王保保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本以为可以攻取武川,却不料反倒助曹彬一战成名。
接连遭遇惨败之后,赤老温的大军士气低下、军心涣散,已经无力再战。蒙古人不得不暂缓南下的脚步,双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峙局势。
在此期间,四处躲避追捕的刘备终于来到了隆中!
刘备备好礼物之后,便带着关胜和廖化二人进入山中,只见到不远处有多名百姓正在田间耕种。
刘备礼貌地上前询问道:“几位可知王猛先生居住在何处?”
农夫答道:“自此山向南,有一山岗,山岗前面有一竹林,竹林之中有一茅庐,即是王猛先生高卧之地。”
刘备连连道谢,然后策马前行,行不数里,便见到了农夫口中的山岗,果然清景异常。
刘备策马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小童开门问道:“你们找谁?”
刘备答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南阳太守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小童面露难色,摇了摇头回道:“你的名字太长,我记不住。”
刘备尴尬地笑了两声,说道:“那你就说刘备来访。”
“请稍等。”小童立刻返回茅庐中禀告先生。
刘备看着这简陋的茅庐,不禁赞叹道:“如此普通的一间陋室,却住着一个如此不普通的人,真是令人感叹啊!”
关胜撇了撇嘴,不服道:“我倒是没看出这里有什么特别!”
就在这时,“吱呀”一声,茅庐的木
门被推开了,刘备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当场就惊呆了!
在刘备的心中,王猛应该是一个玉树临风、气质儒雅的青年儒士,但是从茅庐里走出来的这个人,却穿着麻布短衣,赤着脚,一边扪虱,一边向他们打着招呼。
“在下王猛,见过刘皇叔。”
刘备的嘴角一顿狂抽,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多名士推荐的人才,居然是一个这样的人!
不过很快,刘备便调整了心态,毕竟有才能的人多少都会有点儿怪癖,对不对。
刘备随即说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虽名微德薄,还望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王猛当即回绝道:“我亦知将军忧国忧民之心,只是可惜王某才疏学浅,还请见谅。”
刘备反驳道:“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是妄言?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王猛自嘲道:“德操、元直,皆是隐世高人。而我不过是一个农夫,怎么敢妄谈天下事?将军实在不应该舍弃美玉而求我这块顽石。”
刘备说道:“大丈夫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导愚笨的我,教授我治国的道理。”
王猛笑问道:“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沉声道:“汉室倾颓,陛下为奸人所害!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只是可惜智谋短浅,至今无所成就。但是我直到现在都还没
有放弃我的志向,希望先生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王猛听闻,沉默了片刻,然后才对刘备说道:“请将军入内详谈。”
“先生请。”
刘备随王猛进入茅屋之中,关胜和廖化二人则侍立在庄外。
二人坐定,刘备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坐在座位上,一边撩起袍子来翻找其间的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看得刘备啧啧称奇。
这两人在屋中谈了近两个时辰,从群雄逐鹿到三分天下,直到太阳西斜,方才结束。
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语,触及了刘备的内心,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
过了好半天,刘备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整个天下怕是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恳请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王猛答道:“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懒得理会世间俗事,请原谅我不能奉命。”
刘备闻言,啜泣道:“先生若是不出,天下苍生该当如何!”
言毕,刘备痛哭不已,袍袖、衣襟皆被眼泪浸湿。
王猛见刘备诚意十足,一时有些动摇,对他说道:“请将军三日后再来,那时我必定会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
见事情还有转机,刘备不敢逼迫太紧,便让关胜和廖化送上礼物,王猛固辞不受。
刘备说道:“这并不是聘请大贤之礼,只是聊表我的心意。”
王猛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刘备遂告辞离去,与王猛约定
三日后再来拜访。
待刘备一行走远,王猛也立刻收拾东西,前往鹿门山去拜见几位师父,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
原来,王猛尚未发现令他心仪的主公,才会隐居在隆中。可是今日,徐庶的推荐和刘备展现出来的诚意,令他有些动摇,所以他才会连夜赶回鹿门山,向老师请教。
王猛的几位老师皆是忠君爱国之辈,自然希望王猛可以匡扶汉室,但是他们也知道刘备将名声看得很重,行事会受到极大的制约,所以他们只是给出了“值得辅佐”的评价。
这个值得辅佐,只是与刘表相比,更加值得倾心辅佐罢了。
老师认为刘备“值得辅佐”,王猛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于是,他与几位老师一一拜别之后,便离开了鹿门山,回到隆中的茅屋,静待刘备上门。
待王猛走远之后,苏轼才叹道:“景略虽得其主,但却不得其时,可惜!可惜!”
王猛决定出山之后,他的几位老师不忍心看见他呕心沥血而死,便决定搬入大山深处,从此不再过问世事。
三日后,刘备如约而至,来请王猛出山。
王猛当即拜道:“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过望,当即拉着王猛彻夜长谈,抵足而眠。
次日一早,上官仪上门自荐。
王猛对刘备说道:“游韶涉猎经史,善做文章,可掌一州之政。”
见王猛对此人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刘备
简直乐开了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已经有了一个长于政事的伊籍,再加上一个上官仪,何愁政令不畅、执行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