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袁术尽起大军,在下邳、东海二郡与陈登所率领的守军展开激战。由于陈霸先在短期内无法回援,陈登外无援军,只能想办法自救。可是他手中又没有什么大将,只有一个连弓都拉不开的族弟陈庆之,这又该如何击败纪灵、张蚝这两员名将呢?
起初,陈登的想法是固守城池。
一开始,这一招的确管用,将士们上下一心,无论袁术军使出什么招数,都难以攻破城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军迟迟不至,将士们便逐渐丧失了信心,下邳全面沦陷,陈登只得暂时退至彭城避难。
陈登本以为纪灵和张蚝会紧追不舍,却没想到这一路十分顺利,连一个袁军将士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陈登大惑不解,立刻派探马前去打探战况。
片刻之后,探马回报,说是袁术军将士冲入城内之后,到处打劫粮食、财物,这才没有顾得上追击陈登。
陈登听闻,若有所悟,连忙将族弟陈庆之找来商议要事。
陈登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已有破敌之策,需要子云助我一臂之力。”
陈庆之拱手道:“兄长请讲!”
陈登问道:“我记得先前曾让你训练过一支精兵,不知你训练得如何了?”
“没有问题!随时可以出战!”
“好!”陈登大喜道:“我注意到袁术军将士纪律极差,我们可以由此来做些文章。”
“兄长尽管吩咐。”
陈登继续说道:“我想让你亲自押送
一批粮草,作为诱饵,引诱敌军士兵来抢。待他们散开劫掠物资之时,再上马冲杀,定可大破敌军。你可愿否?”
“末将领命!”
“好!一切就拜托了!”
“末将告退!”
离开府衙之后,陈庆之立刻赶往大营,精挑细选了六百精锐之士,随他押运粮草。
出城之后,陈庆之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并撒出探马查探袁术大军的动向。
不多时,探马回报,说袁术军有一个小队,约五六百骑正朝这个方向赶来。
陈庆之料定双方人数相当,袁术军定然不敢贸然劫粮,一定会去请求援军,便假装没有发现他们,令军士继续前行。
又过了一会儿,探马再次回报,说有一支大约六千人的步军,正朝这个方向赶来,为首大将乃是纪灵。
陈庆之暗道:“纪灵一定是接到探马回报,说我军正押送一批粮草至东海郡,这才亲自赶来劫掠粮草。哼!我就教你有来无回!”
于是,陈庆之令一众骑士下马卸鞍,以此来迷惑袁术军。
将士们一听就急了,纷纷问道:“万一敌军杀过来,我们不就只能等死了吗?”
陈庆之耐心地解释道:“敌兵十倍于我军,又有大将纪灵统率,我们若是人不下马,马不卸鞍,敌军必然会小心应战,我军毫无胜算。现在,我们卸鞍放马,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没有威胁,才会放松警惕,我们才有机可乘。”
将士们恍然大悟,纷纷卸鞍
放马,缓慢地向东北方向继续移动,很快便出现在了袁术军的视野之中。
袁术军的将士们见到陈军从容不迫的样子,感到疑惑不解,不禁问向纪灵道:“将军,会不会有埋伏?”
纪灵观察了一下四周的环境之后,冷笑道:“你看这四周如此开阔,哪里可以设伏?哼!敌军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原来如此!将军英明!兄弟们,随我杀!”
副将一声令下,袁术军的士兵们一齐杀出,冲向了陈军的运粮队。
陈军士兵们见敌军兵力众多,心中不安,纷纷请陈庆之下令撤兵。
陈庆之低声反对道:“这是我们的诱敌之策!我们岂能撤离!”
说罢,当即下令丢掉辎重粮草,假意四散奔逃,并随时做好上马的准备。
袁术军将士杀上前来,见到这满地的粮草器械,顿时双眼放光,争抢起来,唯有纪灵一人仍在追击陈庆之。
陈庆之见到有越来越多的敌军分散开来,劫掠物资,心中大喜,遂高声下令道:“上马!”
陈军将士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上马的命令,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总算是等到了!
“杀——”
憋屈了许久的陈军将士陆续翻身上马,迅速组成骑阵,冲击敌军,而第一个遭殃的人,正是纪灵!
刚刚还毫无战意的陈军士兵,突然变得斗志昂扬,呼啸着朝纪灵杀来,不禁吓了他一大跳。
纪灵急忙勒马转身,想要组织反击,但他让这
六百精锐心惊胆战了这么久,他们又岂会轻易放过他?
只见这六百精锐将士,有的人张弓搭箭,有的人拔出匕首,还有的人干脆提起长枪,不约而同的朝纪灵投掷而去。纵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从如此之多、如此密集的暗器下逃生。
只听见一声惨叫,纪灵被无数暗器扎成了刺猬。
砰!
已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纪灵,从马背上跌落下来,看得一众袁军将士全都傻了眼。怎么抢点儿粮草器械的时间,战局就逆转了?
纪灵一死,陈庆之立刻挥军掩杀,杀得袁术军大败,六千余步军,能活着逃回去的不过十之一二。
纪灵死后,张蚝不顾袁涣的劝阻,执意尽起大军,进攻彭城国,誓要取下陈登的人头,祭奠纪灵的在天之灵。
为了避免张蚝做出不智的举动,袁涣不得不随军出征。可如此一来,下邳内部空虚,陈登只需要派出一支偏师,便可偷袭下邳,烧毁袁术军的粮草辎重。
袁崇焕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刻从东海郡引兵回援,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囤积在下邳的粮草辎重,被陈庆之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粮草被烧,纵使张蚝再不情愿,也只能暂时退兵,等待后续的粮草供应,毕竟士兵们不可能饿着肚子打仗。
数日之后,纪灵的遗体运回寿春。
袁术见爱将战死,无比悲痛,当即下令强制征兵,誓要踏平彭城国,活捉陈登。
袁
涣认为强制征兵并非良策,想要阻止袁术,可袁术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去袁涣的谏言。
无奈之下,袁涣只好令袁崇焕留在寿春,处理大小事务,以免激起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