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到目前为止的一生历经三朝,嘉靖朝、隆庆朝与当下的万历朝。
嘉靖朝已是一甲子之前,但自己在嘉靖朝度过了人生的而立之年,对彼时往事有颇多印象,首当其冲的还是自己最终考上进士一事。
关于此,他对皇长子重复说过无数次的一个细节是“殿试三甲一百三十六名”——自大明太祖开朝始,设有乡试、会试、殿试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在榜中此位置的人,得到过任何一位万岁或先皇的垂青与赏识。
且不论隆庆帝在后宫之中贪恋妃嫔的传言,但在某些重要决定上,也确算得上是至圣至明、任贤革新、锐意图治。
再将先皇所做的圣明之事说得确切些,将只能有这般成绩的沈一贯选为庶吉士,算得上一件。沈一贯也因有这样的起步,在隆庆帝骤然驾崩后,当今万岁登基,他入了翰林院,才再有了在万历朝过去三十年的仕途。
但隆庆帝的驾崩教会了彼时正逢不惑之年的沈一贯一件重要的事——若要成事,需先活着。
这八个字的简单道理,他对皇长子也反复强调过无数次,成为内阁首辅之后,说得尤其多。
沈一贯成为内阁首辅之时,正值在翊坤宫常住的万岁与郑皇贵妃、太后、皇后共同决定皇长子入主延禧宫,在众人皆以为接下来一步就是下诏宣布皇长子为太子之时,整件事却戛然而止。
因此沈一贯反复强调那八个字的本意是想请皇长子在脑中别轻易做太多对自己有利的设想,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东风固然重要,但知道如何利用东风之人,才是关键,而对这个人而言,维持现状,不为一时的改变所动,持续活着,能行动才是关键。
他也常拿自己举例——当下虽已为内阁首辅,也有一众浙人相助,但在此位置,与己对立的朝臣皆虎视眈眈,只等自己出现纰漏,然后再将这些纰漏无限放大,好做文章。
因此皇长子的一举一动也是如此,被明里暗里、时时刻刻盯着。
沈一贯想着想着,对皇长子问到,“这一日东郊行宫特意派人,只为在翊坤宫万岁病榻前停留半日,所为何事?”
皇长子摇了摇头,“详细之处未曾听闻,只说郑皇贵妃挂念万岁龙体,特来看望一番,另还取了一些杂物。”
“明日就是第五日,老臣原就听说,逢第三日,娘娘就会从东郊行宫派人返回宫中察看,如今相差两日,若能知晓这两日未派人的缘由,便知之后该如何行动……”沈一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一回皇长子让人给他备下的是上好的罗岕。
“老师是如何得知第三日,那妖妃就要派人返宫里?”沈一贯一直没说,皇长子就以为万磐是唯一一个安插在东郊行宫的暗桩,又哪知自己老师的浙人同僚天然是东郊行宫之中的耳目。
那一日,沈一贯若不是被万岁康复苏醒的事提醒,惊觉皇长子虽然成长许多,而所考量之事却未必周全,故而才转向在行宫中的浙人一派同僚。
现在皇长子问的这个问题,恰好说明他所谓的“万端准备”属实有缺陷,秀女初选已经开始这么几日,皇长子竟连郑皇贵妃决定在第三日派人前往宫中的事也一概不知。
“老臣自有老臣得来消息之法,”沈一贯心想既是自己决定要追随的储君,此一刻略有疏忽,也不是不能理解,否则自己存在此处的价值就没了,“这几日殿下可往慈宁宫去了?”
他想知道除了没有即时关注东郊行宫的动态之外,皇长子有没有认真维护与此番“国本之争”延禧宫最后的底牌——太后的关系。
答案很显然地在这位殿下的表情上呈现出来,更别提接下来的这句话,“我成日辗转于几殿之间,未曾得闲去往慈宁宫。”
沈一贯深深地叹出一口气,就差把“糊涂啊”三个字脱口而出。
如果要说短暂又意义非凡的隆庆朝还告诉了此时的沈一贯什么道理,那就是在大争发生时,女人的力量以及可造成的影响非同小可。
当今太后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以至于那一位翊坤宫中的郑皇贵妃亦是这样的女人。
沈一贯在隆庆朝就对当今李太后——彼时还才为穆宗贵妃如何制衡后宫的能力有幸亲眼得见,之后在先皇驾崩后,更是母凭子贵成了太后。
这制衡后宫的事属实看在眼里,但这其中的门道就不是仅作为区区一个庶吉士的沈一贯能知道得清楚得了。
所幸他参与修订《世宗实录》与《穆宗实录》,其中道理才窥见些许。
李太后的经历,原来与而今被幽禁在景阳宫的王恭妃极为相似,同为宫女出身,在当时裕王府被相中,诞下当今万岁后升为侧妃,在先皇登基后又成了贵妃。
李太后前半段的经历形同王恭妃,后半段却与翊坤宫的郑皇贵妃类同。这样的发现对现在这时的沈一贯做出的“择木而栖”而言,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朝中,多位老臣表示而今这位皇长子,无论样貌、性情还是长成经历,都与先皇穆宗极为相像,即便是皇三子一派的老臣,也这么认为。
而那一派的老臣认为大明不能步前隆庆朝的后尘,所以与先皇处处都过于相似的皇长子不能继位,但沈一贯认为皇长子必能继承大统的理由正恰巧是同一个原因。
在对穆宗无比怀念的沈一贯心中,历史必将走入循环,就如当今万历朝万岁与嘉靖朝先皇颇有类同此般,缘何当今万岁百年之后,新登基的皇帝就不能像前朝穆宗?
旁人无论是看来或是听来,都会认为这位阁臣偏执过头,但对于以往修史且以史为鉴的沈一贯而言,他的思路亦非常清晰:其一,穆宗登基后将旧法旧例尽数推翻、从头开始励精图治的根源,正是被嘉靖朝世宗长期以来的漠视与忽略——诸多做法都让卑微半生的穆宗产生反感,所以需要推到重来——这一点放在万历朝,皇长子从万岁那儿受到的冷落与轻视只会较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太后的影响,当今万岁即为李太后与张首辅共同推向大明之巅,虽王恭妃已被冷落在景阳宫,对皇长子的长成也无参与,但年纪尚轻的李太后而今仍活跃在朝堂之后,对皇长子争嫡的一举一动都甚为在意——无意间,又形成了一位太后与自己这位首辅共同将一位皇子推上皇位的局面;其三,是翊坤宫郑皇贵妃这一外部因素,除入宫之后的起步略与李太后有所不同,权术、心性乃至万岁给予的支持,几乎毫无二致,从某种程度而言,具备这般条件的皇三子才是嗣位的最佳人选,但在差别在于李太后与郑皇贵妃之间相距的是十几年的后宫生涯——与仕途相同,时间虽然不能代表太多,却是从起势到成功的必要条件。
“太后的慈宁宫,该去还是得去啊,殿下。”沈一贯以老者的姿态说出这一句,显得异常无奈而又语重心长。
皇长子对沈一贯的话不置可否,仍像往日一样在面前张开的纸上写写画画,支吾半天才说了一声“学生知道了”。
“莫嫌老臣唠叨,这成为王,败则寇之事,在任何一处细节都不可马虎啊。”沈一贯透过延禧宫正殿的窗,朝天上看去。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两把匕首,两把横刀,水准仪,七八两碎银子,两个粮食袋,斥候五方旗,水壶,两套棉衣,两个锅盔,腌肉……”
“秦安,兄弟,快,快,快吃东西,你有救了……”
秦虎颤抖着从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豆子塞进秦安的嘴里,而后给他灌水,又把缴获的棉衣给他穿上。
天还没亮,秦虎赶在换班的哨兵没来之前,砍下了斥候的脑袋,拎着走进了什长的营寨,把昨天的事情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冒功,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环境。
“一颗人头三十两银子,你小子发财了。”
什长名叫高达,是个身高马大,体型健壮,长着络腮胡子的壮汉。
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信,直到他看到了秦虎缴获的战利品,以及两具尸体。
此刻他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神色。
“不是我发财,是大家发财,这是咱们十个人一起的功劳。”
新
皕圩一章 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