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饭果然是骨头汤,一大盆骨头汤冒着热气被端上桌,上面星星点点地飘着油滴,还撒了些葱花,颜色搭配很是养眼。
除了骨头汤还有个黄瓜炒鸡蛋和土豆丝,主食是白面馒头。
这几天家里每个人体力消耗都比较大,营养自然也要跟上。
一家人坐下开始吃饭。
“大郎,你们兄弟三个商量商量,下午抽个人出来,跟我们去趟县里,徐氏,你们三个也是,找个人出来下午陪我一起去。”唐老太太冷不丁道。
这话一落,一家人目光都看向了唐老太太。
“去县里干啥?”唐大郎不解地问。
“我带着孩子们去县里玩玩儿,扯匹好布给全家人做身衣裳,我们又是老又是小的,不得找你们赶牛?”
她早就说过要带施施他们去县里了,总不能说话不算话吧?
还没等唐大郎开口呢孩子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倒是先炸开锅了。
“奶奶,您要带我们去县里玩儿?”明义睁大眼睛问。
他刚才没听错吧?
唐老太太笑着点点头。
“太好了!要去县里玩儿喽!”
“你不是要割草喂牛吗?”徐氏斜了眼儿子。
明义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哎呀,等去县里回来了再去割也不迟嘛……”
明玉也咧着小嘴说:“奶奶,我要吃糖!”
他可还没忘记上次甜甜的麦芽糖呢。
明礼脸上的笑容也很明显:“爹,您快想想,让谁陪我们去!”
就连一向淡定的唐施,脸上也是笑意浓浓。
看来孩子们是真的很想去县城逛逛。
唐大郎看着这么激动的孩子们,无奈地叹口气,想了想说:“行,那就让二弟跟你们去吧。”
其实揉面两个人就够了,因为家里就只有一口锅,他们揉得再多也得一张饼一张饼慢慢烙,挑个人出来倒是不影响他们做饼。
“让三弟陪娘他们去吧,大哥,我留下来跟你做饼。”
唐二郎拒绝了。
再怎么他也是做人哥哥的,总该礼让弟弟的。
没找到唐三郎头摇得像拨浪鼓:“算了吧,二哥!还是你去吧,我才不跟娘她们一起去呢。”
除了女人就是小孩,想也知道她们会有多么聒噪了,再说了,她们买起东西来好磨叽,指不定要跟店主费多少口舌,这样的苦差事,还是让二哥去吧,他宁愿在家里揉面,至少耳根子清净。
“是啊,二弟,你就陪娘她们去吧,我和三弟都是嘴笨的,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唐大郎劝道。
二弟去了说不定还能帮娘她们砍砍价,毕竟他能说会道的。
要换了他和三弟,就跟带了两个哑巴去无异。
“行,那二郎你就陪我我们去。”唐老太太看着二儿子说。
唐二郎也不再推辞,只是点头称好。
唐老太太又把目光移到徐氏脸上:“你们呢?找谁跟我们去?”
徐氏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看向了周氏:“那就让三弟妹去吧,二弟妹得留下来烙饼,抽不开身,我得擀饼也去不了,再一个,明玉还小,离了娘也要哭闹的。”
虽然她也很想去县里逛逛,但这次就先算了吧。
对于徐氏的决定,唐老太太很满意:“嗯,虽然这次不能全家一起去,但等有空了咱们一家人再去一趟,大家都去好好玩玩儿。”
徐氏笑道:“行,那我就等着有空了再去。”
……
饭后,唐二郎给牛套好牛车,拉着它来到了院门口。
唐老太太回屋拿了银子,又拿了一床破被子铺到了车板上。
在唐二郎的搀扶下,她颤颤巍巍坐上了牛车,接着,唐二郎又把唐施抱到了车上,紧挨着唐老太太。
车板四周虽然有挡板,但是挡板并不高,因此唐老太太紧紧搂着唐施,生怕孙女不小心摔下车去。
明礼明义也很快就怕上了车,最后,周氏和明玉也上了车,明玉就坐在她怀里咯咯笑。
“明礼,你拉好明义,省得他路上掉下去了。”唐老太太嘱咐道。
明礼点点头,紧紧挽住了弟弟的胳膊。
唐二郎最后坐到前面,沉声道:“都坐稳了啊,准备走了。”
接着扬起手里的赶牛鞭,往牛屁股不轻不重地拍了下,牛就提提踏踏走了起来。
第一次坐牛车的孩子们乐得吱哇乱叫。
此时正是晌午时分,一路上也没遇上几个人。
牛车吱尤吱尤来到了村口。
村口的大榆树下的树荫里站了一个四十来岁的老太太。
待走近了才发现是赵婆子。
这赵婆子早年死了丈夫,家里就一个儿子,儿子也没娶媳妇儿,母子俩过得很是拮据。
要说以前的唐家是这小山村里最穷的一户,那这赵婆子家就是倒数第二户了。
“赵婶儿,你在这干啥呢?”唐二郎停下牛车问道。
一般在村口这个位置停留的人都是要坐牛车去县里的,这赵婆子也是可怜,他就停下牛车问了句。
赵婆子眼睛已经有些花了,她老远就看到了有人赶着牛车来了,可是离得太远看不清人模样,直到人到跟前了她才认出来,原来是唐家二郎。
她枯瘦的脸上露出和善的笑意:“是二郎啊,我这正要打算去趟县里,把攒了几天的鸡蛋卖了。”
村里人要卖东西的话,一般都会选择去县里,因为县里卖到的价钱更高一些。
她这篮子鸡蛋也攒了四五天了,原本打算今早上去卖的,谁知道她赶来的时候,去县里的牛车已经走了,所以她只能等下午那一趟。
唐二郎正要让赵婆子上来捎她一程,话刚到嘴边,车上的唐老太太就探出头来,热情招呼:“赵姐,快上来吧,我们捎你一程,省得你在这干等了。”
“这、这是你家的牛车?”赵婆子老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她原以为唐二郎是给别人赶车呢,但是听叶氏的意思,这牛车是她家的?
唐家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都能买得起牛车了?
赵婆子整个人都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