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王家村李明老人家,他的后事第一天。
他老人家的后事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中,这不,刘矮子开着车又拖来一满车的鞭炮来了,烟花,地老鼠也拖来很多箱。
王家村里的人,没事的人都可以来灵堂这边坐坐,聊聊天,喝喝茶,打打牌,帮帮忙,开便餐时,大家一起喝喝酒,拍拍肚子。
这白喜事要的就是这个气氛。
自从李明老人死后,到现在后事的第一天,伟文和王强两人一直在灵堂里帮忙。
他俩没事时,就烧着钱纸盯着神堂里的李明遗像,向老人沉思默哀,以表自己的内疚和无奈,毕竟以前自己怕老婆,就没去关心李明老人。
现在阿宏和年轻村长在这两人旁,聊起件辣手的事。
阿宏问年轻村长,我要不要在花圈店里,拿几套孝棍孝帽来,等出殡那天,也好派上用场呀。
“阿宏老板呀,李明老人又没有儿子和孙子,你拿着孝棍孝帽给谁戴啊。”
年轻村长不高兴的看着阿宏说。
阿宏一副没办法又遗憾的样子说道。
“后天李明老人就要出殡了,没有一个人为他下跪,他棺材后面又没一人跟着跪哭,成个什么样子呀,唉…这五保户可怜咯……。”
“唉,一个拜路的人都没有,出殡怎么热闹啊!”
年轻村长和阿宏也没办法,总不可能自己父母还在,去跪拜这五保户吧,被别人笑死。
年轻村长和阿宏,正两人左右为难时。
伟文朝着年轻村长和阿宏说。
“李明老人出殡时,我为他下跪,我当他孝子,我马上60岁了,我父母早走很多年了。”
伟文说完又盯着王强,大家也都望着王强。
“哦…村长,伟文哥,乡亲们,我也为李明老人下跪,我也当当老人的孝子。”
“阿宏老板,今天是李明老人后事第一天了,明天就会有很多事了,你现在去店里,拿两套孝棍,孝帽来,给他们2人戴上,接客和送客。”
“好的,村长,我现在就去拿。”
阿宏边说边用敬佩的眼神望着伟文和王强两人。
阿宏老板刚离开灵堂,去店里拿孝棍孝帽去了。
灵堂里又进来一个人,他对伟文和王强点点头,微笑地说。
“打扰你们了,请问村长在这吗?”
王强用眼神向村长那边挤了挤。
“我们村长在那边,他就是我们村长。”
“好…谢谢”
来者径直来到了村长旁。
“你好,村长…我是隔壁村的山赖子,不知道你听过我的名字吗?”
年轻村长一顿,半响说了一句。
“你就是,乡下哪里有白喜事,你就去那里开场子的人吧。”
“对对对…是是是。”
山赖子诚诚恳恳应着。
“闻悉贵村李明老人家,也有85岁的高寿吧,他的后事应该要热闹热闹下,我们摆场子也完全是突个热闹,赌的很小。”
山赖子小心翼翼的向村长介绍着。
年轻村长也想着,觉得以前自己在隔壁村子,也喝个几次白喜事酒,看到过山赖子摆场子,确实很热闹。
“山赖子,就这样吧,李明老人的后事算明晚最热闹,你明天来这灵堂吃中饭,吃完中饭就摆台子,明晚摆通宵。”
“后天李明老人出殡后,晚上又有正酒席,你后天晚上,也可以摆台子到零辰3点,但是你必须保证安全和不闹事。”
年轻村长一 一向山赖子交代。
“好的,谢谢村长支持,我一定使老人的后事,热热闹闹。”
山赖子说完,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第二天,王家村鸡鸣狗吠,烟波浩渺,芳草萋萋,这里地广人稀,年轻人全在外打工去了,村里只剩些老头大爷的。
流动酒席曹老板,带着全班人马来到了李明老人的家。
他们把车上的桌子板凳和冰箱,食品,等全部卸下车来。
几个小伙子把土灶打好,几个大厨师傅“砰砰砰”,拿着刀已切起了肉菜,顿时,王家村四周香油喷鼻,辣汤得热气,直冲胃间。
一看这群人熟练动作,就知道他们是专业的流动酒席。
这天早上,阿宏和年轻村长,他们带着钱纸蜡烛香和酒杯已到了王家村祖山。
“阿宏呀,你要帮李明老人家看快好地咯,他苦了一辈子,下辈子也好投户好人家咯。”
“村长呀,其实选坟地,也不要特别怎么样地去选,只要坟顶天上没有高压线,坟前面远方的山,不要开凿是破头,前面的山不要高尖不齐,这几项不注意,主家就会出大凶之事。”
“哦哦哦…,阿宏老板,你自己看着办吧。”
年轻村长和阿宏等人一下来到了祖山半腰。
“就在这吧,村长,坟山不能太山下,也不能在山顶,半腰有靠背,这是最好之地。”
阿宏一副专业样子向大家说道。
阿宏站在自觉不错的地方,用眼睛瞄着远方带云端的山,看了看,瞧了瞧,不时用手做作动作,量了量尺子。
“不错,就这里吧,这块地和位置很好,很适合做李明老人的坟地。”
阿宏带着激动口气向大家说道。
村长看到阿宏那么信心百倍。
“阿宏,就这样吧,现在快到早上9点,现在动土最好。”
阿宏把钱纸蜡烛香烧着,向山地倒上半瓶白酒,练着开山土口诀。
天圆地方,律令九章,今辰破土大吉昌。
金锄一举,瑞满山冈,鬼魅凶恶,远去他方,金锹再举,起纩安祥。千秋万岁,富贵永昌。
一画天门开
二画地户紧闭
三画鬼路塞严
四画人道通利
阿宏说完口诀,向天地拜了拜,动土…。
王家村的四个甲级劳力,就挖起坑来。
阿宏和年轻村长向四人交代着事项,并丢给他们一条香烟,几块白毛巾,几瓶啤酒,要他们把洞挖大挖宽,千万别偷懒咯。
阿宏和年轻村长又来到了灵堂旁,二人刚才上山有些累,都靠着灵堂边打起了瞌睡。
旁人看到他两这几天也确实太累,都没去吵醒他们,来人都帮李明老人烧着钱纸。
写字先生黄老师,此时也不忙,正跟村子里老人,聊起了古代皇帝的一些民间故事,什么朱元璋造反,洪秀全作法。
黄老师说的眉飞色舞,口若顺河,好像中国历史书,是他写的一样,那么得了如指掌。
有村里少妇在他旁边听时,他就更把故事说得活灵和现,口水四溅,两只死鱼眼睛死劲盯着别人胸脯,那管旁边还有别人。
一下到了中午12点,流动酒席服务员,已在灵堂旁摆了10桌散饭酒席。
一封小鞭炮“霹雳吧啦”地,打了一分钟,告诉村里人开饭点已到。
村里帮忙的人,和一直没事做的守村人,都陆陆续续,精神百倍地来到了桌子旁,各找凳子坐下。
爱啤酒的,爱白酒的也各自找着自己喜爱地拿着大杯倒上。
不过,此时的客气话,大家是说的那么多,说得那么和谐。
“兄弟呀,把酒倒满呀…夹菜吃呀…辛苦你们了呀……唉,李明老人确实可怜呀……”
大家边喝着,边和谐着,谁叫我们是一个村的人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嘛…干…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