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算是糖尿病早期,或者也可以说是初期的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一种治不好的病,早期可以饮食控制,后面吃药,严重了需要打胰岛素。
不管到哪一步,都需要饮食控制,戒烟戒酒,甚至吃饭都要定量,吃多少量都有严格计量。
“嗯,小炸回来了。”王宏看到儿子自然开心。
“爸,喝了多少。”王炸笑着看着王宏。
王宏喝酒就脸红,想瞒都瞒不住。
“半杯!”
王宏每次喝酒回来都是说喝了半杯。
“又喝酒,不要命了,中午饭减半。”周云抱怨一句。
王炸这时候已经开始打怪。
血糖怪2级。
战斗起来,一个2级疾病怪实在没压力。
小糖人被王炸两招龙拳解决战斗。
你获得2点经验。
没了!
王炸还是开心的,很多人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能为家里分忧解难,特别是家里有困难的时候。
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贯穿人的一生。
人出生不能选择,不可改变,死亡是最终结果,不可逆转。年龄增长到老,也属于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唯有病,对人这一生影响最大。
都说没什么都不能没有钱,有什么都不要有病。
衣食住行服务于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中最难的一环,就是病。
都说人生这一场旅行,病,就是你这场旅行的意外,谁都不想有意外。
人吃五谷杂粮,一生中不可能不生病,只是看生的是大病还是小病,能治好还是不能治好,真正一生没病没灾寿终正寝的人太少太少。
病魔才是最可怕的。
很多人忍受不了病魔的痛苦选择轻生,就算平时一个感冒、拉肚子,都很不舒服,头疼,嗓子疼,喉咙疼,胃炎,肚子疼等,但这些都是很容易治好。
可有些人生的病治不好,只要活着就要承受病痛,那才是最痛苦的折磨,甚至可以说生不如死。
疼痛是身体的报警信号,是在提示哪里可能有问题,早做检查。
治好爸爸的血糖高并不用说什么,只要父母身体好就可以,王宏的血糖高的有限,控制在6,吃的稍微多一点就6.5上下,吃的少一点,就能在6上下波动。
下午,王炸买点材料,在家里做汤。
儿子喜欢捣鼓什么,周云也不拦,从小就如此,孩子喜欢做什么,只要没有危险,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她都会鼓励。
周云假期没事,看着儿子做汤,聊着天,忽然间就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
长大不只是身体长高,变得强壮,更多是一种心理和思想上的转变,变得成熟,思想的成长,为人处世的圆滑,懂得理解,这才是长大。
晚饭的养生汤自然好喝,父母自然会问,王炸的插科打诨自卖自夸,何况做一顿好吃的汤其实越普通的家庭反而越不会震惊。
对于美味很多人其实很模糊,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哪个更好吃,很多人分不出来,难以选择,毕竟味道不同,就如苹果好吃还是梨子好吃亦或者是香蕉好吃?
第二天王炸起来很早。
不过他起来时发现妈妈已经起来,准备早饭。
从王炸小时候,他就记得很清楚,上学早上妈妈叫他起床,给他穿衣服,洗练,大一点,还是妈妈准备早饭,叫起来自己,洗漱后就有现成的饭吃。
多少年一直都觉得很正常,习惯很可怕,一旦习惯某件事情,就会觉得理所应当。
别说每天早上起来做早饭,现在年轻人能每天按时吃早饭的有多少?
“怎么不多睡会儿?”看到王炸早早起来,周云问道。
“跑步,妈,别做早饭了,一起跑跑步去,回来买点早饭简单吃点。”
“我多大了,还跑步,你去吧,早点回来。”周云笑着说道,看到儿子积极向上还是很开心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积极、健康。
“老头老太太都还起来跳广场舞呢,再说妈你还年轻,你看身体也没发福,老王同志还经常夸你身材好,跑步可以保持年轻活力。”
“混小子,还给妈妈开玩笑,你爸那闷葫芦,好好,走走,妈妈陪你跑步。”周云嘴上笑骂,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慢跑,小区附近有个公园,里面环境不错,也不小,绿化很好,还有一条三米宽的跑道,一圈是二公里,周云体质还可以,让王炸惊讶的居然慢跑了两圈。
“妈,你这体力还真不错,多少年轻人都跑不到两圈。”王炸说的是真的,两圈可是四公里,八里路。
周云笑笑:“你这么说我想起一个故事,真实的故事,几十年前的事情,那个年代去哪里只有步行,我们村一个男人步行三十里路买了六十斤米,散米,背着回到家发现少了一斤半,那个年代一斤半米可不少,所以直接背着这58斤半米返回去,那老板一看这么远背着来了,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补了一斤半米,男人背着60斤米再步行回来。”
这体力真的好,来回两趟120里路,第一次去是没有背米,但后面几乎是负重60斤,走了90里路……
这个年代估计很多人不能理解,少一斤半米,都懒得去找,时代,背景都不一样,无法理解,自然也不能理解人的潜力有多大,力气有多大。
古代的武将,一人可以打百人,正史野史都有记载的而且准确度非常高的就有两位,项羽和李存孝。
很多武将的兵器都超过了六十斤,王炸感觉自己的力量也很强,体质是普通强壮男子的两倍。
王炸最强大的是抗击打能力……
他的抗击打能力是正常强壮男人的四倍以上。
上午,王炸回老家去看看爷爷奶奶。
老人家今年正好七十岁,身子骨硬朗,爷爷是银行退休老干部,条件在农村算是不错的,有退休金。
王宏兄弟姐妹4个,一个哥哥,一个兄弟,最小的是一个妹妹,也就是王炸小姑。
王炸这一代人不算多,王炸是独生子,大伯家里两个儿子,三叔家里一女儿,小姑今年31岁还没结婚。
前几年,为了小姑婚事爷爷奶奶也算是费了很多心思,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这是老人的任务。
家里现在要说混的最好的,其实还是王炸的小姑,大学学的服装设计,现在有个不大不小的公司。
老人也想开了,老来的女,从小最疼的就是她,孩子大了不由父母,两年前王炸还记得爷爷给小姑说的话。
”你已经长大了,我们也越来越老,你喜欢什么样的,我们都祝福你,人不管挣多少钱不能没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