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卿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
魏帝被震惊了,小半晌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觉似乎比刚才更香了,半眯着眼,陶醉地说:“如此茶水,想必宫里的陛下也没有尝到过吧。”
话音刚落,唐汉卿突然拍桌而起,板着脸,呵斥道:“住口,魏先生不可胡说,我们身为陛下臣民,岂可非议皇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四海之内皆是大魏疆域。区区一茶水,陛下竟然没有喝过,本官甚是心痛啊,这是本官失职。本官恨不得立刻飞身上马亲自去给陛下泡上一壶热茶!”
“吾等臣子何其无能,让我皇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御驾亲征,整日风餐露宿,枪林箭雨,刀光剑影。正是因为有了陛下,才打赢了战争,天下臣民才得以安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陛下在为我等负重前行啊!”
“如今四海归一,皆是我皇功绩。陛下在朝堂之上为天下臣民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勤于政务,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我皇为的什么啊,为的是让他子民吃饱穿暖,过上幸福生活啊,多么伟大的陛下啊。”
“我皇陛下文治武功,功绩彪炳千秋,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他就是我唐汉卿的信仰,我的神,我时常以陛下为榜样,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能力有限,管理牡丹县已是心力交瘁,但是每当想到还有县民吃不饱饭,又想到陛下正在为天下万民谋福祉,我的心灵顿时就像喝了参汤一样充满了力量。”
“我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为陛下分忧。没有陛下,就没有天下,就没有牡丹县,更没有此茶。”
“可是远在京城为天下操劳的陛下都没有喝到过此茶,我唐汉卿又有何颜面再喝。此茶,不喝也罢!”
“吾皇万年,大魏万年!”
语调铿锵,语气凛然,脸色通红,情绪饱满,愤慨的表情拿捏到位。
唐汉卿很满意,表现得恰到好处,虽是表演却没有一丝表演痕迹,这足以写进教科书,拿小金人了。
一篇小作文演讲完,唐汉卿激动得把茶水泼在地上,一脸大义凛然地坐下,呼吸急促,脸部肌肉,手指还在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曹先生,苏先生,不瞒你们说,我牡丹县民懂感恩,个个都感激陛下赐予的安定生活。县中心广场上还有陛下的塑像,虽不知陛下龙颜,但还是按照想象出来的模样塑像,表达感激之情。红色披风迎风飘扬,跃马扬鞭,单手执槊,威风凛凛,在我牡丹县民心里,陛下就是守护神,护我县民安宁。”
“当时正值战事焦灼,尽管牡丹县也很困难,但还是主动组织青壮毫不犹豫奔赴战场,为大魏尽一份力量,什么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们为大魏尽忠的步伐。”
“所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县民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没有受过训练,担心拖后腿,就作为民夫运送粮食。他们为大魏流过汗,淌过血,负过伤,本官为他们感到骄傲。”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是牡丹县的二十壮士,更是我大魏的英雄。虽然没有战斗在前线,但是他们和前方的将士一样,都在为大魏奋战。他们,一样很伟大。”
“我身为县令,本该以身作则,带队前往。但是县里还有那些壮士的家人,我有责任照顾他们家人,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大魏效力。”
“当时我痛苦不已,陷入了两难,不知该如何抉择。但是县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身为县令,你有你的责任,你要让你的县民好好地活着。”
“于是,我写下一首诗,绘在背上,鼓励自己,激励壮士。告诉他们,一定要活着啊。”
接着唐汉卿抑脱下上衣,将后背亮出,只见上面写道: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刹那间,雅间一片寂静,大家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了许多。魏帝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唐汉卿光洁白嫩的背,啊呸,背上的诗。
魏帝心神俱震,此诗铿锵有力,气势雄浑,这是绝命诗啊,可见唐县令当时的决心。忠臣啊,大大的忠臣啊,没想到在这偏僻的牡丹县竟然有如此忠臣,这一趟出来,值了啊。
唐汉卿穿上衣服,看着他们呆呆的表情,忍不住得意起来,今天超常发挥,特别有感觉。
小样,被本少爷的表演惊呆了吧。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任谁来了都得震惊。
谭先生的这首绝命诗,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解释。
放在当时处在战争时期的大魏朝,大概就是:
我希望所有为大魏尽忠的士兵,都能像张俭一样被人们保护起来,也希望他们能像杜根一样等待时机杀尽敌人。
即便有一天我不幸被俘,我也会从容赴死,仰天大笑。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像巍巍昆仑一样有着雄伟的气魄。
对于唐汉卿的表演,一旁的魏彪没什么反应,只顾着吃,小雅却嘴角抽搐,因为这套说辞和表演,小雅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好几年前和吴国客商打交道也是如此表现,也是这样应付建江府的巡查官员的。
唐汉卿狡辩道,这叫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战事焦灼,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没有什么是绝对的。谁都不能预测最终赢家,即使占据绝对优势也有可能遭到反杀。
大明战神叫门天子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
先把爱国人设立住,这样不管哪方赢了,都会高看自己一眼。
我唐汉卿拳拳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有看官老爷会说,唐汉卿就是潜在的卖国贼,狡猾的投机者,摇摆不定的骑墙派,令人厌恶的墙头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吃着大魏的粮食,拿着大魏的俸禄,握着大魏赋予的权力,却不为大魏尽忠。确实,唐汉卿的做法容易让人诟病。
但是要知道,唐汉卿人虽来到大魏,观念还是后世的观念,在唐汉卿看来,无论魏国还是吴国,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打来打去只是内部矛盾。
虽然唐汉卿讨厌战争渴望和平,但是他明白统一是必然的趋势。他既然不能阻止战争,那就顺从结果。
说难听点谁赢了谁是爹。反正又不是外族。既然都是我汉家天子,那谁赢了我就是谁的臣子。
唐汉卿知道这样做不高尚,之前做选择的时候,唐汉卿确实痛苦万分,陷入了道德两难的困境。脑海中天人交战,一个黑色的自己,一个白色的自己。
白色的自己斥责黑色的自己对大魏不忠,不配为大魏臣子,应该亲自带领县民奔赴战场。
黑色的自己一脸愤慨,说道:“你了不起,你清高,可你别忘了,我还是牡丹县令,我要保证剩下的这么多县民活着,不能饿死。如果敌国赢了,我作为一方父母官,要从中斡旋,保下他们的命,为他们争取利益,这才是我的责任,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事。”
“县里这么难,还派出二十壮士,他们也有家人但还是义无反顾,这便是为大魏尽了忠。你要做圣母便去做,乐山大佛的位置让给你。我能力有限,要保住我的县民。滚你丫的。”说罢,一脚踢爆了白色的自己。
作为局外人,我们人人都是君子,都是圣人。
但是我们不能站在圣人的角度对唐汉卿进行批判,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唐汉卿的行为指指点点。
我们不是唐汉卿,不知道他当时的难处。就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样,子非我,安知我之苦与难?只能说,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