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小王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两个单位是主动愿意要小王去那边上班的。
一个位于成都市,另外一个位于合肥市。
这两个单位对小王没有任何的不满意,反而觉得小王跨专业考计算机还比较神奇。
但是很可惜的是小王当时一心想待在大学住在地工作,把这两个单位都拒绝了。
后面过了若干年以后,小王才知道这两个单位的方位正好是小王的财位。
所以小王才会收到这两个公司的offer通知。
而小王大学所在地的那些公司以及南方的那些地方,全部都不是小王的财位。
所以就有一个现象,小王在这些方位的单位找工作屡屡碰壁,饱受各种挫折和拒绝。
而小王决定回到家乡所在地,签的那个三方的公司,恰恰又正好是小王的财位。
所以找工作面试方面就顺利的很多。
总算把找工作的事情给解决了,研三的上学期也算是接近尾声了。
总的来说找工作也是有窍门的,千万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找工作就如同找对象找合作伙伴一样,就是要找双方都对得上胃口的。
如果你被单位所拒绝,请不要伤心,那可能是因为你和他之间并不完全默契。
另外不要觉得自己的技能一般般,就觉得找不到好工作从而消极抱怨的,不想去找工作。
机会都是要去争取的,每次参加招聘会就是一次机会。
虽然小王在找工作的时候遭受了各种打击,但是小王一直没有气馁,各种各样的单位都敢去面试一下。
这是因为这个原因,总会有公司会欣赏小王的个人能力的。
面试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就根据做的项目谈一下自己的心得或者在项目中碰到的什么问题,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有的直接一来叫你手写某某算法,写不出来就直接没有下文了,回去等通知吧。
还有的笔试试卷直接就是用英语出的题目,不涉及具体哪一个方向的技术,纯属一些逻辑推理的题目。
更多的面试官,特别是技术面的,他们更希望你做的项目跟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重合度很高。
有一次小王跟其他几个同学去面试,当别的同学做的项目正好面试官的公司也在用的时候。
那个面试官就对那个同学特别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
但是当看到小王简历上的项目之后,这是叫小王把简历上的项目介绍一下。
当小王介绍完了之后,面试官就一脸的不耐烦说好吧,你回去等通知吧。
面试官根本就不想继续深入聊下去了。
还有如果你非常想进一家公司,如果第1次去面试挂了。
那不代表说第2次面试也一定会挂。
一般面试官都是有很多的,特别是技术面。
当有人去公司面试的时候,公司领导都会随机挑一个技术人员,去面试求职者。
小王曾经就去一家公司面试过两次。
第1次止步于第二面,虽然挂了,但是小王信心满满,觉得下次再去的话,胜算率会很高。
结果第2次去了后,连第1轮的技术面都挂了。
原因是第2次去的时候,小王把别的项目直接搬到了自己的简历上面,但是又没有把项目所用的技术完全搞清楚。
结果别个技术开发人员通过问问题,就能感觉小王根本就没有做过这个项目。
直接连聊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了,直接说你回去等通知吧。
有时候面试官面试的时候的形象也跟公司的形象直接挂钩。
当被面试者无法回答出面试官提出的问题的时候,面试官不应该表示出一副非常鄙视的样子。
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小王经历过两次。
让小王觉得就算最后面试通过了,也不想去这种公司了。
当时有一家小王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提出如何设计一款聊天软件的问题。
小王当时根本答不上来,面试官瞬间就火了,质问小王道:“你这都不知道吗?”
小王当时瞬间被吓傻了,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还有一次小王参加面试的时候,当面试官提问出一个专业名词的时候,小王根本答不上来。
结果面试官立即说道:“我怕你听都没听说过哦。”
这些经历小王后面都跟师弟说了,非常直白详细的跟师弟讲了一遍。
师弟私下说这些面试官的态度不太合理。
当时小王去参加家乡单位面试的时候,那个技术面和人事面就表现的非常有礼貌。
当谈到985,211院校的福利待遇,在某些方面会比普通学校的高的时候,他们还咨询小王听到这个规定是否有心里不开心等等。
正是因为这样的面试,才让小王有一种归属感和温馨感。
面试早做准备,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会提高很多,当然前提还是要多做一些项目。
如果自己并没有从事项目开发,也可以去网站或者淘宝上面买一些项目源代码回来,自己把项目研究通透,再改一改就成了自己的项目。
这样子也是可以增加求职的砝码,提高自信心的同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会有所提高。
找工作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写大论文了。
当年小王听信学硕比专硕含金量高的谣言,毅然决然的考学硕,现在快到毕业的时候,又碰到一个小王非常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在最后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邀请外面的学校的专家来评审。
专家有决定权,决定谁的论文过,谁的论文不过。
而论文不过的人,下场就是延迟半年毕业。
那就特别尴尬了,所有找的工作直接没有了。
还得再支付半年的住宿费用,吃喝拉撒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