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 第264章 包头店

第264章 包头店(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大炎不良人 重生之我真没想当渣男 那年,那群人 元卿凌宇文皓 真玄传说 宝可梦之龙系天王 游戏王者 宇文皓元卿凌 顾南绯 元卿凌小说

六月二十八日,包头第一家店开业。

开业当天所在区的副区长也来了,不得不说王淑兰的社交能力之强,到哪都能和领导拉上关系。

开完业第二天,在张宇和老谭的陪同下,张丽、艳华参观了成吉思汗陵。

第三天去了腾格里塔拉风景区玩了一天,晚上参加了篝火晚会,吃了烤全羊。

第四天返回,途中经过白老板的养殖场,到那叨扰一番,在大山深处吃了小笨鸡。

回来后张丽发了一番感慨,说内蒙真大,两个景区相隔五百里,要是在省城都出省了。同时也为草原美丽的风光震撼,意犹未尽。

艳华也有同感,提议今年省城优秀员工的旅游不再去那些名胜古迹,而是到草原来。提议得到大家认可,把时间定在七月下旬,张丽、忠清带队,呼市这边周晓梅和张宇负责接待。

次日,张丽和艳华返回省城,老谭对新开业的店不放心,又去了包头。

在这里我们说说包头。

包头,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又称九原、鹿城,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全市下辖六个区、一个县、两个旗,常住人口二百七十万。

包头是我国境内以冶金、稀土、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被誉为“草原钢城”和“稀土之都”。

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建国初期,这里只有八万多人,后来从山西过来许多人,加上为了支援包钢建设,一大批河北、山东、天津、辽宁、四川等地的军转人员被分配到这里,同时大批盲流从各地涌入,到一九六二年,人口达到了一百万。

最终形成了东河区老包头人居多,青山区河北人居多,昆都仑区东北人居多的格局。东北二人转、京剧、评剧等也给包头带来深远影响。

阿巧第一家店就在昆都仑区,这里东北人多,开饺子馆绝对没问题,饭店不火只能怨自己没财命。

虽没宣传造势,一贯的低调开业,但当天就卖了五万,吃饺子的从中午十一点到晚上九点半没断过溜儿,厨房几乎把原料都卖空了。

加上是整个包头首家开放式厨房,形式新颖,感受直接,干净、卫生、现场制作看着放心,具有观赏性,客人都排队吃饭。

生意好老板当然高兴,见老谭来了,王淑兰热情招待,宣布晚上所有员工会餐,庆祝一番。

“老板够大方的。”老谭说。

“必须的!大伙儿累坏了,中午都休息不着,必须犒劳。”王淑兰高兴地说。

“别说员工了,我都得上去炒菜,要不然忙不过来。”杨志军说。

周晓梅白了杨志军一眼,抢白道:“咋地?炒两个菜报功呀?那是你准备工作不充分,充分了能上不去菜?哼!”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杨志军很少有怕的人,有时候连老谭都顶两句,可是他怕周晓梅,周晓梅也真不给他面子。

杨志军讪笑,不再吱声。

“看来包头比呼市发展的好,街道都比呼市宽敞。”老谭说。

“听说是苏联人帮着规划的。”王淑兰说。

“那时候苏联是咱们老大哥。”老谭笑道。

“现在俄罗斯和咱们也好。”杨志军说。

“用你说,谁都知道。”周晓梅很不客气地道。

王淑兰笑,指着周晓梅和杨志军说:“你俩呀——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对头。”

“差不多,当初我还以为他俩能是一对呢。”老谭开玩笑道。

周晓梅和杨志军对视一眼,脸上都是“我能和他(她)”的表情。

晚上饭口很忙,一楼大厅、二楼包房全满,并且等位翻台。

老谭在前台站着,火爆场面让他心里激动,更激动的是满耳听到的都是东北家乡话,倍感亲切。

明厨点菜区的客人络绎不绝,像逛美食街一样,不时传来“这个,就这个给我来一份。”

还有厨师推荐菜品的声音。

“姐,这道菜非常好吃,不好吃我买单。”这是凉菜师傅。

“是吗?信你的,来一份。”

“大哥,来条鱼,再不点马上就没了。”这是炖鱼大姐。

“慢慢来,一个一个的,还有五锅小笨鸡,您正好是第五位,真有口福——”这是炖鸡师傅。

“------”

人最多的是饺子档,客人点完饺子也不走,在那观看欣赏,不时发出赞叹。

“看人家,俩手擀皮,一下六个,厉害!”

“包得真快,一下一个,小元宝似的。”

“人家这才真材实料呢,啥馅啥面都看着了,吃着也放心。”

“再说也干净呀,比我家厨房都干净。”

“在家不会包饺子的多来吃几回,学都学会了。”

有人探头问:“你们这面是提前和好的?”

“嗯,提前和好的。”

还有人问:“像你们这样俩手擀皮得练多长时间?”

“三天就会,但要达到我们这样得半年。”

问的人惊讶的吐下舌头。

老谭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吧台旁唠嗑儿,老人鞍山人,钢铁厂的,五六年响应国家号召,和爱人一起过来支援包钢建设,一晃儿六十年过去了,当初的小伙儿成了如今八十多岁的老人,令人感叹。

“我是第一批过来的,总共三十五人,现在活着的还有八个。”大爷说。

“您老今年高寿?”老谭问。

“八十六了。”

“看您老身子骨挺好,健健康康的。”

“嗯,身体还行,总锻炼,早上五点起来去公园走步,打太极,一年四季这样。”老人底气很足。

老谭笑着点头说好,然后问:“现在老家还有啥人?”

“没啥人了。”大爷摆摆手,说:“我们弟兄三个,我老三,老大老二在老家。爹妈七几年没的,两个哥哥也没了,侄男哥女都过自己日子,没啥来往------哎,就那回事吧。”

提及老家,老人有些落寞。

老人的孙子过来,是个二十多岁的帅小伙儿,冲老谭礼貌地笑了一下,扶着老人上楼了。

老谭望着老人的背影,不知怎地竟生出几缕乡愁,眼前浮现了母亲的面孔------

晚上会餐的时候老谭没打算喝酒,可是这场合不喝不是那回事,敬酒的人又多,左一杯右一杯的,很快就喝得半醉。

会餐结束后被杨志军和周晓梅扶到宾馆。

老谭洗个澡,酒醒不少,然后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脑看当天各店的营业情况,当看到苏州店时有人敲门,满脸通红的王淑兰推门走了进来。

王淑兰不但脸红,身上还穿了件簇新的红色砍袖短裙旗袍,显得容光焕发,年轻好几岁。

左手拿着一瓶红酒,右手拎着食品袋,里面是打包好的菜。

看样是喝高兴了,要和老谭继续喝。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初次热恋 不悔 恋爱和足球当然是全都要 海啸末日,但我是海洋之主 只会黑暗料理的我如何登顶 万人迷穿进向哨乙女世界后 [足球]主席小姐 触手也能让男人生子吗[GB] 陷落春日 [娱乐圈]万物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