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囤走进来,笑着说:“啥好东西啊?都不让大爹看了。”
“大爹,快!给我把头花戴在头上。看看,好看吧?王哥哥送我的。”
满囤接过头花,仔细地戴好,左右看看:“嗯,真好看!”
五花递给大爹信,“你要看吗?”
“小孩子的东西,不看!”说着满囤瞟了一眼信,“行了,把其他的东西收起来吧。”
“木雕拿出来玩。”五花拿出木雕,放在桌子上,放好盒子。满囤抱起五花,放到炕上,盖好被子,就出去了。出来,看到门口的满粮夫妻俩,轻声说:“走,走远点说。”
五花听见脚步声远了,慢慢的闭上眼睛。
五花一觉醒来,去找奶奶,发现家里来人了。小跑到奶奶跟前:“奶奶,我醒了。”
“醒了啊!那就在奶奶这里玩会儿。这是你甘奶奶,快,叫人。”
“甘奶奶好!”五花笑着问好。
“好,好,真乖!去玩吧。”甘媒婆说。
五走到屋子门口,拿出筐里的玩具玩了起来。
“老嫂子,你大女儿大米,我看过了,我给你说几个人,你听听吧。第一个呢,是蒋家村族长的二儿子,今年三十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最大的9岁,最小的5岁,媳妇据说是逃荒路上去的,这家不让带孩子。第二个,是县城里的高举人,今年29岁,媳妇难产,前年去了,留下两个男孩子,大的8岁,小的5岁,说孩子最好带走。还有一家,是王家村的,家里老人接连去世,未婚,不让带孩子。就这些,你们先想想,三天后回话。就这样,我先走了。”
薛老婆子,掏出100文递过去,说:“大妹子啊,你费心了。我们会好好想想的。三天后给你话。拿上,买双鞋穿,又让你跑了这么远的路。”
“你真客气,我走了!这孩子,真乖啊!不吵也不闹。”甘媒婆走了。
吃过晚饭,奶奶叫住家里的人,说:“三花,大朵,带妹妹去睡。五郎,带弟弟去睡,其他人留下。有事说。”
五花听了,钻进爷爷怀里不出来,三花看了看奶奶,带着妹妹弟弟出去了。
“今天甘媒婆说了三个人选。第一个,蒋家村族长的二儿子,今年三十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最大的9岁,最小的5岁,媳妇据说是逃荒路上去的,这家不让带孩子。第二个,县城里的高举人,今年29岁,媳妇前年难产去了,留下两个男孩子,大的8岁,小的5岁,说孩子最好带走。还有一家,是王家村的,家里老人接连去世,未婚,不让带孩子。我给说三天后回话。你们说说,这些人家都咋样。”
满顺急着说:“蒋家村的不行!逃荒路上咱们是一起走的。路上,族长的二儿子只顾父母和自己,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问,一路都是那媳妇照顾挑着孩子,吃饭时也不管孩子,听说,那媳妇把自己的食物给了孩子,自己最后是饿死的。不过,那族长夫妻还行,他们家里,就死了一个媳妇。”
“嗯,那就不考虑他了。剩下两家呢?”奶奶问。
五花看看小叔,奇怪地的问:“小叔,一路上,你大多在挑行李,照顾小哥哥和小姐姐,很少出去啊,你咋知道的?”
“我没出去,村里有人出去啊!我听他们说的。再说了,我也认识他,和他一起干过活,人,确实不咋样,比较自私,从来不为别人考虑。这样的人,不是个好丈夫。”
“小叔,你真厉害!”五花星星眼地看着小叔,真是人在家中坐,晓知村外事儿。小叔不好意思的摸摸头。
“王家村的老男人不行!”满粮一语惊人。
“是老男人啊!都25岁了,还没结婚呢!不是老男人,是啥?”满粮理直气壮地说。“虽然是家里老人接连去世,但也和他没规矩有关。听说,他和村里的一个寡妇关系亲密。定好的两个婚事又都退了。不行!”满粮边说边挤眼示意。
“好,他也不考虑了。”奶奶说。
满囤说:“高举人,老家是高家庄的,离县城不远,走路一个时辰吧。高举人家里的口碑还行,在县学教书,还准备科举,家里富裕。听说,脾气很好,当初打听学堂时,有人还说起过他,说学生很喜欢他。我前几天在街上听人说起过,说是前面的妻子身体不大好,比较瘦弱,孩子长得太大,难产,留下孩子走了。那高举人的父母家人,我明天,再出去打听打听吧。”
“大米,你呢?咋想的?”奶奶问道。
“我觉得高举人,可能看不上我。凭他的条件,找个未婚的小姑娘都可以的。怎么会看上我,我还带着孩子呢!要不,再看看?”
“傻丫头,你那里差了!看看皮肤长得多好啊!你回去问问两个孩子,他们是咋样想的?是留在家里呢,还是跟你嫁过去?问清了,我们好准备。现在打听呢?还没定下来呢!就这样,去吧,休息去吧,在外面干活做事,多注意听,留心各种信息啊!”
奶奶接过五花,抱在怀了亲了亲,说:“那羊奶,真是个好东西啊!今年四个儿媳妇都怀孕了,每天鸡蛋羊奶喝着,看看,大人小孩气色都好!老头子,你看,我的头发是不是没那么白了?"奶奶说着,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是!是啊!脸皮也光滑了。明天啊,把你的银钗子拿出来插上显摆显摆吧。”
“你这老东西!孙子还在这呢!说啥呢!不过,现在生活好多了,是的拿出来戴戴了,不然,以后没机会了。老啦!”
“不老,爷爷奶奶还年轻呢!五花可喜欢爷爷奶奶了。”
“哎哟,奶奶的乖乖孙哟,小嘴真甜!奶奶爱死你了。”正说笑着,大花进来接五花去睡觉了。
第三天吃过早饭,满囤说:“爹,娘,大米,打听清楚了。高举人兄弟三个,高举人是老大,两个弟弟在村里种地。高举人的爹娘跟着老大在城里照顾孩子。我在高家庄里打听了,两个小儿子很勤快,地种的好。两个小儿媳妇很贤惠,一家子在村里很受欢迎。听村里人说,当初有人介绍过姑娘,是高举人不同意,说小姑娘啥都不懂,他是老大,既要教书,还要准备科举,太忙,没时间教。村里小姑娘还不识字,见识少,以后走仕途,打交道太难了。要找一个识字的,识字的人家,谁愿意当继室!不识字的,他看不上。我觉得还行。你们觉得呢?”
奶奶赶紧说:“辛亏大米跟着学了读书、写字,从今天开始,大米和四个儿媳妇,都跟着读书,写字。嗯,多在石板上练,买点残纸练练字,最起码写的字要能看吧。多学点,将来,大郎二郎出息了,不会拉后腿。”
其他人也点头,满囤看着大米,问:“大妹,你觉得呢?”
“我觉得我配不上他。你们商量吧。”说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大朵要跟着我走!大安想留在家里。剩下的事儿,你们商量吧。”说完出去了。
“这是愿意。我下午去找甘媒婆说说,双方见见面吧。都同意,就定下来。”说完,老婆子就收拾东西,准备出门了。
吃晚饭前,老婆子赶了回来。吃过晚饭,老婆子说:“甘妹子让咱等消息。哎呀,累死我了。我要去休息了。你们早点睡吧。”
第三天,甘媒婆的大儿子来捎话,说一天后,高举人爹娘来纳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