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一大早,周大妈就起来准备了。
今天是不会出去走亲戚的,但是自己队上有些小孩儿要过来。
新年新气象,这些小孩儿也只有这一天能一家拿一点零食,存起来能吃好久,所以小孩儿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
周大妈家没有小孩,但是也会准备点零食意思一下,这种就不需要准备红包了,谁家都不富裕,要都准备红包那么多小孩儿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等大家都起来洗漱的时候,周大妈就把汤圆下锅了,今年新年,一人整个荷包蛋,预祝今年家里的人都能顺顺利利的过完这一年。
“周爷爷,周奶奶,我们来给你拜年了,新年快乐。”
一群小孩还没跑进院子就开始叫人说吉祥话了。小孩儿也都是很机灵的,新年说吉祥话大人们才会更开心,能拿到的零食就更多了。
周大妈把准备的干货给他们口袋里一人塞了一点,看着他们继续去下一家。
周大妈看着有活力的小孩儿也是眼热,但是一想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家就有两个小孩儿了。
这么一想周大妈满意了。
这边的风俗是大年初一不扫地也不倒水,还得出去捡柴。捡柴意味着“捡财”,这边家家户户都信的封建思想。
现在不让信这种老旧思想,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说出来就行了,问到大家都说的是家里柴火不够了上山捡点回来。
周大妈和桂枝婶子她们经常一起的婶子约上一起去捡的,还能放松唠会儿嗑。
小赵婶一直都是消息特别灵通的那一个。
“诶,你们听说了吗,现在县里可一点不太平,好多人被打倒,每天闹腾着呢。”
小赵婶凑着脑袋跟她们说着这话。
“啥,这不是一直都有吗,又开始了。”
尹桂枝接了一句,她是大队长媳妇,对这些消息还是都有些了解。
“不是呢,之前哪有闹得这么严重,听说好多人被遣送下乡了。”
小赵婶接了一句,她听说呀,这次闹的人更多了。而且不止她们县,到处都在闹,也不知道闹些什么,好好过日子不好吗?
“诶,桂枝,队长有给你们说什么消息不,我们队会不会有人来。”
小赵婶问尹桂枝,想探听点新的八卦。
“没呢,现在大过年的谁会说这些呀,要有也是年后了。”
尹桂枝回道,她是知道的,自己队上还真有可能要来人。
自家男人在家里虽然没明着说出来,但是上次漏了一句要找个地方安置,让尹桂枝猜到了一点。
听小赵婶这么一说起就更加肯定了。自家男人多半都是有消息了。
周大妈听他们的话才想起来,是啊,年后不就是自家小儿媳下乡的那段时间,之后没过多久就来了一批需要思想教育的人。
后来周大妈才知道,这一批都是从省城下来的高知分子,结果遇上这个世道,一个个做研究的被下放下来改正。
要周大妈说呀,他们要改啥呀,都是些知识分子,好好让他们做研究不好吗。
而且是后来才知道,自家小儿媳的父母也在这里面,好不容易托关系运作到一起,结果老俩口身体没承受住,熬了两年多还没到三年就没了。
临走前看自家小儿子挺靠谱,也怕女儿没人照顾,选了自家小儿子,叮嘱女儿好好过日子就走了。
当时周大妈也不知道这事儿啊,跟他们都不熟,要不是后来小儿媳自己告诉了家里人,得被瞒一辈子。
“这些事都不好说,上面怎么安排怎么着呗。”周大妈心里琢磨小儿媳一家的事,面上还是附和着大家的话。
“也是,我们呀,就盼着能有个好年景,咱大家伙儿能吃上饭就是好事儿。其他的哪能管那么多。”
余寡妇也是很中肯的说了句话。
“诶,周大妈,听说你家两个儿媳妇都有啦。”
说着就换了话题,周大妈儿媳妇都怀上了也是一个新话题。
提起这个周大妈心里就高兴,脸上也带了出来,笑呵呵的回,“是啊,刚发现的,老二媳妇也怀上了。”
“哎,你们家怎么就这么容易,我家媳妇平时也没亏待呀,怎么就怀不上呢。”
余寡妇愁啊,自家就这么个独苗苗,盼着能有个下一辈儿呢。
要说余寡妇也不是个坏人,只是因为以前她丈夫刚走差点被吃绝户,要不是自己立起来了,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娶了媳妇,就盼着能有个孙辈,自己才能放心,要不然万一有个啥事,这个家怕是能被瓜分了。
“孩子的事急不来,只要两个大人都没事,孩子迟早会来的。”小赵婶劝了一句,看着余寡妇愁着,外人也帮不了什么。
“你也别给你儿子媳妇太大压力,越催他们越来不了,你看我家大儿媳,不也是结婚这么久才怀上,该来就来了。”
周大妈还用自己家举例子,宽慰余寡妇。
“尤其是啊,哪些偏方什么的不能乱吃,都说是药三分毒,这毒吃到嘴里能好吗?”
周大妈一想起来余寡妇找些偏方给她儿媳妇就想多说她两句,就这乱吃药,好人也给吃坏了。
“我觉得呀,还是找个时间去县城医院看看,医生要是说没啥就慢慢来。”尹桂枝还是有点见识,也觉得偏方不可信。
余寡妇听她们左一句右一句的说,想了下,确实偏方吃了还没什么效果,自家儿媳妇也有点抗拒,还是去医院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