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后你上工,你大嫂在家做家务。”
周大妈把荷包蛋装碗里喊周文过来端过去,锅里剩下的红糖水用水兑了兑给家里人一人装了一碗。
周大妈这几天总是盯着自己家那两个下蛋的鸡,琢磨着要不要杀一只给儿媳妇补身子,但是自己家这两只鸡还在下蛋呢,杀鸡取卵实在不合适。
琢磨了好几天,那看着自家母鸡的眼神让那两只鸡看到周大妈都躲着走。
最后周大妈还是背着背篓准备去山上碰碰运气。
周大妈混迹山里几个月,都踩点好了哪些地方动物容易经过一点。
山脚下不太行,山脚下人多,小动物还没出来就被吓回去了,周大妈是进的稍微里面一点。
周大妈也不是盲目的进去,山里面不经常进人的地方总会有些荆棘不好走,而且上一次抓住兔子都靠着自己手边有个趁手的工具。
周大妈把自己家淘汰下来的那把菜刀找了出来,自己捣鼓了一下,弄成了能随身携带的样子,就成了趁手的工具。
不说多大的用处,但是比石头好多了,有的时候看到动物一下扔过去,准头好的话基本就成了。
手边有个工具也安全一点,万一遇到啥也能自保。
周大妈带着自己的背篓和菜刀往山上走,遇到人就说去捡点柴,总不能说自己想去抓野鸡吧。
周大妈的目标是抓只野鸡回去给儿媳妇炖汤。
现在天气热放不了多长时间,儿媳妇吃不了的还能给家里人补补身子。
周大妈眼睛东张西望的,虽然冲着肉来的,但是路上有能吃的也是不放过的。
夏天山上野果子多,山脚下的都被孩子摘完了,山里面一点的孩子们不经常进来留存的就稍微多一点。
周大妈记得上次来山里就看到一颗李子树,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果子。周大妈往那边去看看。
上辈子自家孙媳妇怀孕的时候每天都要吃点各种水果,说是补充维生素对孩子好。
现在没这条件天天吃,但是能碰上还是很好。
周大妈走过去看到李子只有零散几颗挂在树上,明显已经有人来找过了。
也不意外,这山里面虽然来的大人不多,但偶尔还是有会来的。
大部分人都还是紧着上工,基本都是偶尔来一趟为了改善改善伙食的。但是这都不能太光明正大的。
周大妈这段时间经常进山也多是采点野菜找点野果子,毕竟一个中年妇女也没学过打猎,想打野味也不容易。
所以大队的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说啥。
这也是周大妈的保护色,他们不知道周大妈机灵了,学会踩点还自己制作工具,就冲着里面的野味去的。
有一次在树下捡到一个鸟窝,里面的蛋都还是好好的,这又促使了周大妈去巩固爬树这个技能。
别说周大妈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太太爬不了树,那周大妈年轻的时候也是上得了山下得了河的,爬树这点小事难不倒她。
大家伙奈何不了,她还不能打点小的吗?而且大家伙像野猪老虎这些都是灾荒年间深山都没吃的了才会出来。
周大妈时不时在外面聊天的时候,听老一辈儿讲或者跟同龄大妈八卦,对这些都门清。
来到山里一个小水潭边,这个水潭是山泉水汇集成的,还是活水,往山下流的,里面的水清澈得很。
周大妈洗洗手捧了口水喝,这大夏天的还是热得很。
人要喝水动物也要喝水,周大妈在四处转转等着动物上门。
周大妈用自己的背篓做了一个小陷阱,用抓麻雀的方法来抓山鸡,也是适应的,不过需要耐心,因为有的时候就会落空。
周大妈一般不会一直死磕一定要抓到什么,但是像这次来有目的的周大妈就显得很有耐心。
果不其然,周大妈顿了不多久,就有山鸡送上门来了。
比起兔子,山鸡算是比较好抓的,虽然它会飞,但是没兔子机灵。
周大妈就静静地等着这只山鸡发现背篓里面有吃的。
里面放的是周大妈上山时候顺便摘的草籽。现在可不像后世都用粮食做引子,现在粮食珍贵着呢。
不过这种草籽也能吸引山鸡麻雀之类的就行。
这山鸡看了背篓下的草籽,想去吃但是东张西望了一下,周大妈藏在草后面屏住呼吸,静等它钻进去。
也没等太久,这只山鸡就试探得去吃了两口,发现没人就在那认真吃着。
趁这个机会,周大妈一把拉下背篓快步扑过去把背篓压住,顺手扯了一丛藤蔓把鸡的腿和翅膀绑了起来。
弄完之后周大妈今天上山的任务就完成了,哼着歌把山鸡扔背篓里面背着就走了。
虽然山鸡抓到了但是周大妈也不急着回去,好不容易上山一次,挖野菜也得挖半背篓才行。
周大妈背着山鸡转了几圈,碰上的野菜柴火都没放过,还运气好的捡到一窝山鸡蛋,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背篓里这只鸡的窝。
但是不妨碍周大妈决定过几天把鸡吃完了就给大儿媳蒸上。
周大妈收获满满的换条路下山,在路上还顺手摘了几颗野杏子,这玩意算得很,一般除了拿来泡酒的没人喜欢吃。
给儿媳妇带几颗说不定吃着开胃。
周大妈背着压着野菜和山鸡的柴火走在路上,碰上了几个可能是去公社改善伙食的知青回来。
虽然平时知青不经常和社员在一起上工,但是互相都认识,见面也能打声招呼。
周大妈最开始的时候对知青的感官不好不坏吧,只能说都过得去,当自己女儿喜欢上知青的时候,周大妈也把知青当成自己队的人看待,而且知青好歹也是知识分子,周大妈对会读书的孩子感官都应该。
所以自己小女儿嫁了个知青,后来小儿子也娶了个知青。
很多社员都不喜欢知青,觉得留不住,一家里有两个知青的情况少之又少真真算得上独一份。
周大妈自己是对他们抱有了极大的信任,但是上辈子那个前女婿,现在周大妈想起来都是一肚子气。
这辈子怎么说也不会让自己女儿嫁给他。他享受了自己家的便利融入了队里生活,结果后来有机会就踹了女儿过好日子去了,这辈子这样的好事情周大妈是不会让那个白眼狼再摊上的。
周大妈心里想了很多,但是面上跟几个知青打招呼的时候还是很和蔼,毕竟他们也是背井离乡的孩子,和自己又没什么矛盾。
等周大妈背着一背篓东西回家的时候,大儿媳正在洗衣服,以前都是去河边洗,水多洗的干净一点。
现在周大妈不放心大儿媳再出去了,万一再滑一跤。再说自家也是有井的,当时起房子的时候其实手里还比较宽裕,趁机就打了井,但是不太深,遇上干旱就容易见底,但是这几年年景好,这个水自家用就够够的了。
周大妈躲在院里把山鸡处理了准备炖上,周大妈回来之后偶尔在给家里改善伙食,专门把厨房的缝隙都给填上了,就怕这味道飘出去。
偶尔被闻到不要紧,要是经常别人家都知道家里吃点啥那可不得了。
这会儿大家都穷,别说吃油吃肉了,就是谁家的饭干一点都有人说。
不过周大妈这些都是有心眼的,自己家都是大人不会出去乱说,以后有了小孩儿也能推脱紧着小孩儿吃的。
周大妈提前把这些事情都打算好了,只不过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找机会赚钱才是,自己家的存款确实不多了,还好二儿子现在每个月有固定进项能缓一缓。
不管周大妈怎么琢磨,日子还是要过。
渐渐地外面的地开始变黄了,丰收的季节也到了。
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这段时间,收了粮食就意味着可以分粮分钱了,自家都是劳动力,虽然人口少,但是算下来还是不错的。
不过秋收也是真的熬人,每个大队到了这个时候都是不能放松的,家家户户就是半劳动力的小孩儿也得上工,就算多个人捡穗子也是好的。
就是跟天抢时间,赶着下雨之前把粮食收了就是好的。
周大妈这段时间也不进山了,这段时间的工分都在往上涨,壮劳力涨四个,半劳力涨两个。
这段时间能上工的都会上工,耽搁一天都划不来。
周家全员都下地了,在读书的周智和周慧也回来了。
农村里面就算是读书娃也是下地的一把好手,所以周家也是全员出动了。
周大妈托大队长给自家大儿媳安排个看谷场的活,工分少点也是上工了,忙完这阵子就能歇。
不是周大妈苛待,这会儿有不少怀孕的孕妇都还下地,要是苏雅真还一直呆在家里,总会有些好事儿的说闲话,对苏雅也不好。
秋收这段时间周大妈把自己存的在山上几个月的收获都拿了出来,还让二儿子在公社割了肉带回来。
再穷的人家里这段时间都不会亏嘴,所以周大妈也不怕有人说自家吃肉。
“大家加油干,早干完早分粮。”
“今年要吃饱,现在下力不能少。”
大队长干活的时候还不忘激励社员,抓紧干,要说是当大队长的呢,一说就说中这些社员的心思。
他们不怕下苦力,农村人都有一把子力气,能吃饱才是王道。
听到大队长这话,一想到收完了交了粮就是分到自己家了,一想到一袋袋粮食是往自己家里搬,干活就更卖力了。
忙活了快一个月,终于把粮食都收到了仓库里,接下来就是会计他们算好交粮的部分,剩下就是自己的了。
秋收之后田地里一片片的荒芜,从现在到明年开春都不会再种了,土地也要歇一歇,为了明年收成更好。
周大妈忙完地里的事儿就准备上山了,这会儿可就不是她自己去了,而是跟村里的大婶小媳妇结伴儿。
现在上工的就少了,但是也不能呆在家闲着,会持家的妇人们都会往山上走。
田里丰收山上还不是也是丰收。
山上的野果子都熟了,摘回去吃不完的做成果干,过年的时候又是一样拿得出手的零食。
而且到了秋天,好多干货山货能收,那真真是让这些进山的人一趟趟都收获满满。
周大妈和二儿媳也是,每天都跟着忙碌,让家里面有更丰富的吃食。
女人们忙着上山,男人也没闲着。
周武是队里的拖拉机手,从秋收开始就一趟趟地运粮食收粮食,秋收完了也要和大队一起去交公粮。
家里另外两个男的也是壮劳力,都是要跟着一起去的,人多才能快速地交完,最开始没经验的时候,人少了搬不完就得一直等着别人都弄好了才能轮到。
所以现在宁愿多几个人一起过去也要赶紧把粮食交了。
周大妈可管不到他们的事情,她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怎么能让自己家吃的存的多一点,不管是不是都是粮食,只要能吃,就是好的。
周大妈每天风风火火地,那精力只能让人感叹,果然不能小看大妈的战斗力。
在周大妈忙碌的时候,队上也要准备去交公粮了,周家几个大男人都去。
其他都是一家去个一两个,周家老二不是拖拉机手吗,就不算在人数里面,老三作为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也跟着会计忙了几天算账了。
要说虽然人少,但个个都有活干,周大妈看着一片忙碌的景象也觉得过好日子的盼头越来越足了。
凌晨外面天还没亮周大妈就在厨房给家里几个男人准备干粮,也不知道今天交粮顺不顺利,准备点干粮给他们带着。
走得最早的一批已经走了有一会儿了,一次运不完剩下的人就还在队里等。周大妈忙活半天把干粮包起来给老大拿着,让他一起带过去。
还好要分粮了,要不是周大妈老是往山上跑,自家的粮食还真有点青黄不接。
不过啊,一想到快要分粮周大妈就激动,背着背篓往自家自留地去了。
自留地种下的南瓜这些要收回来放着,不能烂在地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