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崇祯正在脸色难看地主持内阁小朝会。
因为就在刚才,兵部的战报传来,宣府失守了。
原本,崇祯他们还指望着宣府能够抵挡几天。
结果战报上写着,李自成仅用半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宣府。
宣府巡抚朱之冯弃城而逃,总兵王允投降李自成。
这个消息让崇祯还有满朝文武的心再次紧紧的提了起来。
“宣府失守,接下来闯贼就会直达京师,现在怎么办?”
崇祯对着内阁问道。
“陛下,眼下还是尽快下旨,让各地勤王之师加快速度赶来救援。”
左都御史李邦华说道。
而其他大臣则是没有言语,甚至在场的大臣都在心里想,就凭京师这些兵力真的能够挡得住吗?
闯贼自从陕西起兵以来,几乎是一路攻城拔寨。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将明朝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
“陛下,我们不能光把希望都放在各路的勤王之师上,闯贼的速度太快了,微臣担心!眼下最重要的是筹备好京城的防务,以便应对闯贼的大军。”
老臣范景文开口说道。
崇祯没有言语,因为这两人说的话和没说一样,崇祯之前就派人去催促各路的勤王之师了,只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消息。
而单凭京城的军队抵挡李自成?崇祯自己都没有这个信心。
“父皇。”
朱慈烺开口说道。
“皇儿你说。”
崇祯点点头说道。
“父皇眼下李自成的军队正是兵峰最盛的时候,儿臣建议将城外的三大营尽数调进城内布防。这样我们就能利用地势之利来抵挡李自成的大军。”
朱慈烺利用这个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陛下,调三大营进城这万万不可绝不可行。当初成祖皇帝筹建三大营,就是为了让他们拱卫京师的,让他们进城还如何拱卫京师?
应该让他们在城外和闯贼的大军决战。”
说话的正是兵部尚书张缙彦。
崇祯微微一愣没有言语,他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让三大营进来合适,还是在城外布防合适。
“此言差矣,眼下就凭三大营,还能给抵挡李自成的大军吗?既然不能还不如让他们进城,凭借京师城墙高大厚实,来抵挡李自成。这才是上上之策。
而且眼下兵士都对李自成畏之如虎了,一旦他们不敌李自成,从而投降贼军我们应该怎么办?”
朱慈烺对着张缙彦就开口说道。
此时站在一旁的李邦华,眼神有些异样的看着朱慈烺,因为他没有想到朱慈烺会有这个眼光和见解。
因为李邦华也想说这件事,但是调三大营进城,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容易触怒崇祯,所以他才不敢提。
“可是殿下不要忘了,宣府的情况。不就是因为王允打开城门了吗?一旦进来的三大营将士中,也有人和王允一样打开城门怎么办?还不如让他们在城外布防,和李自成的大军决战的好。三大营就算是不敌李自成的大军,也定然能够阻止一段时间,撑到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
张缙彦再次说道。
“这件事不用议了,就让三大营在城外布防。”
崇祯听到张缙彦的话,马上犯了多疑的毛病了。
“父皇。”
朱慈烺脸色一变,史书记载,三大营和李自成麾下大将李过的大军稍微接触便溃散奔逃,有些将领还直接投降了。
“皇儿这军事上的事情你不懂,有时间多学一学,还是让他们在城外布防。”
崇祯点点头说道。
看到崇祯这样说,朱慈烺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沉吟了片刻再次说道:“父皇还有一件事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什么事?”
崇祯问道。
“父皇就是粮食问题,一旦被李自成的大军围城,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所以我们要提前了解清楚城内有多少粮食。”
朱慈烺说道。
“皇儿说的对。倪元璐,户部这边马上派人查清楚,城内还有多少粮食。”
崇祯对着户部尚书倪元璐说道。
“遵旨。”
倪元璐也是深深的看了朱慈烺一眼。
小朝会解散之后,朱慈烺脸色阴沉向着殿外走去。
此时距离李自成大军破城已经没有几天了,如果不能让三大营进城,那历史的悲剧即将重演,所以此时的朱慈烺简直已经是心急如焚了。
“殿下。”
刚回到东宫范景文竟然和李邦华一起来了。
“先生,李大人。”
看到李邦华也来了,这让朱慈烺多少有点意外。毕竟范景文是东宫属官,而李邦华可不是。
“殿下刚才提的让三大营入城这个提议,老夫非常赞同。只是张缙彦不知何故,竟然会拼命阻拦。”
李邦华脸上也带着一丝的不甘心说道。
“不管是什么原因,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必须拿下,李大人可有兴趣担任兵部尚书?”
朱慈烺脸色严肃的说道。
朱慈烺很清楚,这张缙彦不光是一个废物,并且还胆小如鼠。
李自成破城之后,他竟然还带着手下的兵士去欢迎李自成进城。
所以在这个紧要的时刻,朱慈烺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人继续担任兵部尚书,要不就只能等着破城之后他去欢迎李自成了。
范景文和李邦华两人均是一愣,这张缙彦可是兵部尚书,绝对不是你太子一句话就能拿下的。
“殿下,这可不是说笑的,这需要陛下的旨意才行。再说好端端的,就算是陛下,也不能将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给拿下。”
范景文对着朱慈烺提醒道。
“先生,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宣府失守,李自成的大军还能有几天到京城?”
朱慈烺说道。
“哎,老夫也没有想到,朱之冯竟然会不战而逃,这就让京师非常的被动。”
范景文有些动容的说道,因为几天前他还给朱慈烺夸下海口,说了解朱之冯呢。
朱慈烺张了张口,想要说出来,不过最终还是转移了话题说道:
“先生,现在不管如何,三大营必须入城。张缙彦也必须拿掉,这些我会想办法。你这边等到父皇宣布撤掉张缙彦之后,让李大人接管兵部尚书。”
朱慈烺了解李邦华,此前曾经担任过兵部侍郎,并且刚正严明,当初将三大营就给治理的不错。
只不过因此也得罪了那些文臣,最后被弹劾,成了现在的左都御史,所以李邦华无疑是兵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
此时范景文和李邦华两人都有些诧异的看着朱慈烺,两人实在是想不明白,朱慈烺怎么拿掉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