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西域都护府设立后,中亚地区的“七十年战争”还在继续。
这场发生在中亚地区的“七十年战争”,除了中、俄与布哈拉、希瓦汗国及哈萨克、卫拉特汗国残部这些直接参战者以外,奥斯曼帝国也远程参与了进来。
万历二十八年(1876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拥立为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
为了对抗国内逐渐兴起的民族主义,他大搞“泛伊斯兰主义”,并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自封“哈里发”,并在中亚地区培养亲土耳其的势力。
在这个时空,因为没有了言官,而国防体系又自成一派,因此,李成梁并没有在万历十九年(1867年)遭到弹劾被罢免,一直在西域都护府主持中亚战局。
因此,也就没有了原先历史上,在面对建州女真时,他被再度启用后倒行逆施、自毁长城的那些举措。
万历三十六年(1884年),李成梁离任后,熊廷弼接替他,继续主持中亚战局。
熊廷弼上任后,通过卫拉特汗国残部了解到,在沙俄境内克里米亚、伏尔加河沿岸、阿塞拜疆的鞑靼人中,出现了“泛突厥主义”。
他们主张,俄国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为了争取民族复兴,要建立共同的、规范的语言和文化,联合起来,既要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又要把全体民众从“泛伊斯兰主义”的愚昧中解放出来。
得知了这一点,熊廷弼便建议朱翊钧,以“天可汗”的名义,暗中帮助俄国境内的鞑靼人,并将他们的“泛突厥主义”推广到中亚。
一方面,可以从内部破坏沙俄,削弱中亚和鄂毕河流域的俄军实力。
另一方面,可以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在中亚主张的“泛伊斯兰主义”。
这时候,“泛突厥主义”还没有与“泛伊斯兰主义”合流,甚至偶尔还会攻讦“泛伊斯兰主义”。
与此同时,大明天山以南的关西省,已经与内地无异。
当初收复西域以后,朱见深下令往西域迁徙的150万移民,已经与当地原本的30万居民彻底融合。
就像原先的历史上,明朝在洪武、永乐年间,往河西走廊迁移的50万移民,与当地原本的10万粟特人等彻底融合一样。
在原先的历史上,河西走廊的“河西语”变成了死语言而消失了,在这个时空,天山以南的察合台语同样会逐渐消失,关西省也会像甘肃那样通行汉语。
因此,这个时空的天山南北(新疆)已经没人说突厥语族的语言了。
也因此,这个时空的明朝,不需要担心“泛突厥主义”会对自己本土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熊廷弼认为,“天可汗”在历史上,本就是西北突厥各部尊奉唐朝天子的称号。
而当初尊奉大明天子为“天可汗”的西北各部中,除了以准噶尔汗国为首的蒙古各部,也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哈萨克、布哈拉、希瓦三汗国。
此时,蒙古各部已经不需要再封汗,卫拉特汗国也被沙俄吞并,“天可汗”的称号只对布哈拉、希瓦这样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汗国有用。
因此,熊廷弼建议朱翊钧,扩大“天可汗”的管辖范围,将其扩大到沙俄境内去。
不管怎么说,明朝作为唐朝的继承者,朱翊钧作为现在的“天可汗”,想要成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之共主,总比土耳其苏丹自称“哈里发”、想做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名正言顺得多了。
而在中亚地区,“天可汗”的名号也显然会比“哈里发”的名号更加管用。
朱翊钧同意了熊廷弼的提议。
在万历年间,中亚近40年的“七十年战争”中,布哈拉、希瓦两汗国,以及哈萨克、卫拉特汗国余部,虽然有人投靠沙俄,有人想做两面派,也有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想谁也不投靠,但大部分聪明人还是选择站在明朝这一边的。
因为无论是沙俄还是奥斯曼土耳其,都没有明朝富庶,综合国力也不如明朝。
最重要的是,沙俄和奥斯曼帝国,不会与自己的臣属进行“朝贡贸易”,只会掠夺罢了。
再加上“天可汗”的号召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明朝在中亚地区逐渐占据优势。
在“万历印度战争”结束后,明朝与英、法等国,虽然在明面上保持着和平的状态,但在暗地里却不会太和谐。
随着西方世界的霸主——大英帝国两次被明朝击败,西方世界“黄祸论”的影响力,必然会越来越大。
在原本的历史上,“黄祸论”除了宣扬东方黄种人对西方白种人构成威胁之外,还认为白种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而包括东亚黄种人在内的其他人种都是劣等民族,劣等民族只能由欧美优秀民族来统治。
而在这个时空,虽然欧洲各国依然会认为中国人是他们的威胁,但因为华夏文明没有被破坏,甚至也在向现代东方文明转变,并不比西方文明差,所以,他们无法说中国人是劣等民族、要由他们统治。
如果他们还像历史上那么说,那么,他们这套理论的说服力将会大打折扣。
在这个时空的“黄祸论”里,西方人会将东亚人从“要由他们统治的劣等民族”变成“要团结起来对付的可怕的民族”。
与原本历史上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之后,成为“黄祸论”的主角一样,这个时空的中国在两次打败英国之后,也会成为“黄祸论”的主角。
万历四十七年(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受此影响,开始在公开场合提出“黄祸”的说法,并命人炮制的宣传画《黄祸》,号召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在德国的带领下,保卫自己的信仰与家园。
但,也仅限于此了。
只要明朝不打到欧美去,欧美各国是不可能真正团结起来,对明朝造成实质性伤害的。
只有俄、美、英这些真正与明朝存在利益冲突的国家,才会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