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洪武九年。
二月十一日,朱元璋命令西平侯沐英率关东明军进攻八旗残部。
自从四年前,明朝拒绝多尔衮“同朝鲜例”的请求之后,关东明军一直在防备八旗残部。
然而,这四年,他们就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再也没有前来袭扰。
明军之前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直到沐英到达黑水流域,才知道原因。
原来,由于多尔衮等八旗残部接触了罗刹国人,不幸染上了天花。
好巧不巧的,这天花还被带回了黑水流域。
现在,不但八旗残部伤亡惨重,就连黑水流域的索伦人,也被多尔衮祸害的不轻。
再加上,得知多尔衮勾结沙俄以后,索伦人便与八旗残部反目,不再支持多尔衮了。
沐英这一路,行军异常顺利。
当他包围八旗残部的营地时,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北窜时带出来的近2万八旗残部,已经所剩无几了。
多铎更是在三年前,就因为感染天花而亡。
沐英没有费多大力气,就俘虏了有气无力的多尔衮。
但不管是多尔衮,还是这数千八旗残兵,沐英都没有带回去的想法。
虽然汉人不易感染天花,但万一感染上、传播开,也是要人命的事,不得不防。
于是,直接将他们就地处决,尸体也焚烧了。
在八旗残部的营地,沐英还发现数百金发碧眼的罗刹国人。
交战中,打死十几个,打伤几十个,其余人也都俘虏了,带了回来。
烧掉八旗残部盘踞的城寨之后,沐英便撤了回来。
并告知沿途的索伦人,等天花之疫过去,可以来大明朝贡,若罗刹国人再犯,可以向大明求援。
虽然八旗残部已经被剿灭,但明朝与沙俄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之后两年,罗刹国人几度入侵黑水流域。
索伦人一面顽强抗击,一面给明军发出求救信号。
明军也派水军,几次北上,肃清沙俄入侵者。
然而,沙俄入侵者依旧一次又一次的从雅库茨克、鄂霍茨克、巴尔古津等据点而来,每次都来几十数百人,还妄图在黑水流域建立据点。
几次之后,明朝也意识到,必须在黑水流域设立据点,并拔除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据点,才能防止罗刹国的后续入侵,否则必将永无宁日。
此时,明朝也通过喀尔喀蒙古,联系上了还在反抗罗刹国殖民者的布里亚特蒙古人。
洪武十一年,吉林船厂已经建造了足够多的船舶,足以运输粮草、火药、棉衣等物资了。
四月十五日,朱元璋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夷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北征黑水。
东路军以傅友德为先锋,肃清所有盘踞在黑水的罗刹国人。
西路军以沐英为先锋,前往小海(贝加尔湖)南岸,救援布里亚特蒙古人。
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入秋以后,黑水流域即将进入结冰,船舶也无法运输物资了。
但这一次,明军并没有完全撤走。
而是留下了一部分人,利用运输而来的物资,在黑水流域建造卫所的城池堡寨。
明朝开始在黑水流域、小海南岸设置卫所,迁移军户驻守。
同时,分封这里的索伦人、布里亚特蒙古人聚落为羁糜所,受黑水流域的卫所节制。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合力,抗击沙俄的入侵。
索伦人和布里亚特蒙古人非常乐意受大明的册封,成为羁糜所。
一方面,汉人与他们人种相同,而罗刹国人与他们人种不同,明朝在这里设置卫所以后,他们就不怕罗刹鬼再来杀戮抢掠了。
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与汉人交易,用他们猎取的皮毛、挖到的野山参等货物,换取他们需要的粮食、棉衣、铁锅等生活物资,改善生活条件。
每年夏季,黑水河上来往的船只,给黑水流域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之后两年,明军连年北征。
不但巩固了在黑水流域建立的卫所城池,而且拔除了沙俄1648年才在小海南岸建立的据点,巴尔古津,改成了明军的卫所。
同时,也多次奔袭沙俄雅库茨克、鄂霍茨克、奥廖克明斯克等据点。
只是,由于距离黑水较远,运输物资困难,加上沙俄堡垒坚固、火器犀利,没能打下来。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在外兴安岭到贝加尔湖之间修建长城,防止罗刹国人再次入侵到黑水流域。
不说完全阻止罗刹国人南侵,但最起码,让他们的马、车、船这些交通工具无法轻易的越过长城。
就算他们人过来了,也只能凭双脚走路。
同时,明军小海南岸的卫所也在修建船厂、伐木造船。
此后,直到永乐十年,明军每年夏天,都会通过小海,沿着勒拿河与叶尼塞河,袭击沙俄叶尼塞河以东的据点,并尽可能的拔除,让他们自顾不暇。
加上中国的人数优势、东北地区的航运之利,在与罗刹国的交锋中,大明虽有败绩,但却一直稳居上风。
等到外兴安岭到小海南岸的长城建好,黑水流域就安全了。
为了方便黑水流域和小海南岸的卫所北征罗刹国,明朝还在这里专门设立了黑水都指挥使司。
黑水流域都安全了,山海关以东的整个东北地区,自然更加安全。
三十年后,永乐十一年,朱棣与沙俄签订《小海条约》时,包括黑水都司、关东都司在内的东北地区,已经卫所完备、人口繁盛,永远也不可能再被从中国分割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