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墨景寒坐在高位。
“朕有件事情想跟众位爱卿商量一下。”
君延和秦远对视了一下,昨天君予澜就跟他们传过消息了,这两日他们就要出宫,墨景寒那边估计也要行动了,现在看来,墨景寒应该就是说这件事的。
“皇后前一段时间就跟朕说,要自请废后,众爱卿这件事如何觉得?”
墨景寒此话一出,朝堂瞬间炸了,只有君延,秦远和秦牧比较的淡定。只不过,他们淡定,其他的大臣可就不淡定了。
君予澜背后是三府,更是先帝表示过要立为太子妃的,现在若是废后,定会让三府和皇室生嫌隙。刘迎刚刚被杀,手中的兵权交回的墨景寒的手中,东界山匪横行,朝廷定是要派位将军前往东界配合剿匪,镇北将军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可若是现在这个时候废后,惹怒了三府···
南宁现在的实力已经赶上大顺了,墨景寒一直有意对南宁开战,若真的是顺了墨景寒的意思对南宁开战,那领兵之人除了君延再无合适的人选。君延最在意的就是君予澜,若是真的废后那君予澜将会沦为全京城,甚至是整个大顺的笑柄,将军府面子上也过不去。
不过。三府一派的人就不这么觉得,本来墨景寒就不信任三府,就算是信任,墨景寒看三府不顺眼,总有一天会将三府除去,又怎会将领兵之责交给君延。君王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皇室之中,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能信任,更何况是外臣。先帝信任三府可不代表他墨景寒也信任三府。
“安静。”墨景寒身边的太监大喝一声,大臣们也就安静了下来,纷纷看着君延和秦远。
“相必君将军和左相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吧。”墨景寒看着君延和秦远。
君延并没有回答,站在下面眼观鼻鼻观心,倒是秦远上前说了一句。
“澜澜之前提过一嘴。澜澜是皇后,就是皇室中人,这件事是皇家之事,臣本不应该多嘴,只不过,这件事已经干涉到朝政了,老臣就不得不多嘴。臣斗胆想问问皇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澜澜自请废后,宁愿到古佛寺中去也不愿再呆在宫中?”
墨景寒一怔,这件事君予澜不是很早之前就同他们说过了吗?
“老臣们不是阻挠皇上废后,毕竟废后这件事是澜澜自己提出来了。至于皇上想要立谁为后,这便是皇家之事,老臣们无权过问。只不过,这件事皇上还请给老臣一个说法。”君延和秦远并肩而战,语气平和的说着
“废后这件事兹事体大,皇上是一国之君,皇上的决定臣等只有遵从的份,皇上要废后,臣等自是无话可说。可是,废后这件事不仅对澜澜的名声有极大的影响,三度的面子上也都过不去。臣觉得这件事皇上是要给三府一个说法的。”秦牧走上前,三个人往那一站,一众大臣也没有敢说话的,这个时候出头不就是往枪口上撞吗。
三个人都说对废后这件事没有异议,主之意臣自是不能反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不过,那可是君予澜,三府唯一的女孩了,三府一直都是当着眼珠子似的宠着,整个京城没人不知。现在废后这件事君予澜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三府又怎会善罢甘休。
明面上不反对,还不是搬出三府一起,逼着墨景寒为这件事情给个说法。
“前一段时间,兵防图丢失,就为了那什么良妃说了一句什么东西,皇上就派人到了凤鸣宫,差点没要了澜澜的命。后来又扔到了死牢中,受了这么长时间的嘴。后来还是在刘氏的宫中找到的兵防图,才把澜澜放出来。
这件事,与兵防图有关,兹事体大,老臣虽心疼澜澜,可到底是什么也没说。虽说皇上伤了澜澜是有些冲动,可也是为了大顺,澜澜受些委屈也就罢了。
可是后来,那刘氏跑到凤鸣宫大闹一场,在皇上面前重伤了澜澜,这件事皇上是不是该给老臣一个说法。澜澜是您的皇后,您却任由一个将死之人伤了大顺朝的皇后,这件事皇上如何觉得?”
一众大臣低着头站着,这件事不是他们能够参与的,三府和皇上,哪一个都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起的。
之前在朝堂之上宣读刘迎一族的罪过的时候,这些不是没写在里面,整个朝堂都知道。当时他们还奇怪,君延和秦远秦牧一向宠着君予澜。君予澜在宫中被人欺负成那样,差点把命给丢了,这三个人竟然没有讨要个说法,反而是求情把刘氏一族的孩子给保了下来。这件事他们奇怪好几天了,没想到是在这等着呢。
墨景寒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三府这般也实属正常。毕竟废后这件····
“君将军,左相,镇北将军,这件事朕已经说过了,刘氏伤了皇后,朕已经赐了她腰斩之刑,将军还想怎样?若是将军觉得不够解气,朕现在就下旨把刘氏一族的子孙全部从边疆带回来砍头或者说把刘氏的尸体挖出来鞭尸?”
君延和秦远的脸色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了
“皇上这是何意?老臣只是想让皇上解释一下为什么刘氏能够在皇上面前伤了澜澜。”
“朕想,这件事应该不用给将军解释了吧。皇后既然嫁到我皇室,那就是我皇室的人,后宫之事怎么样也都轮不到外臣插手吧。
至于废后这件事,皇后自请废后,朕也已经同意。废后之后,君予澜便会前往古佛寺,终身不再回京城。”
“皇上,皇后娘娘出宫这件事怕是不合规矩。”
“朕知道,虽已废后但仍需留在皇宫。但是,朕已经答应过君大小姐,会送她出宫,前往古佛寺修身,终身不得再回京城。”
“至于立后之事,君予澜是君家的子孙,今日自请废后,但不能抚了君家的颜面,故立之妹君倾凝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