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士兵打探到赵正将军带着人牵着十几辆马车的粮食凯旋,兴奋地报告赵大将军和太子。
得到消息的赵大将军和太子以及其他士兵一同到营房门口迎接。
到达了安全地带后,紧张害怕的情绪褪去后,好奇就占了上风。不得不承认邵杰是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放到现在,一定是个品学兼优颇受老师喜爱的好学生。
“赵将军,有一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不知道可不可以问。”
赵正拍打了邵杰的脑袋,“臭小子,你都这样说了,难道我还能说不能问吗?我要是说不能问,那就提前告诉别人,我不懂我不会。”
“嘿嘿。”邵杰傻笑两声,步入正题,“大哥,你怎么这么有信心那些锋国人不敢下来攻击我们?”邵杰一本正经,充满求知欲地看着赵正。
赵正很认真地回答,“说实话,不知道。”
“啊?”邵杰大失所望。“哥,你是认真的吗?”
“叫赵将军。”
邵杰很认真地叫道,“赵将军。”
“我——是——认假的。”
“大哥。”邵杰气得要打人。
赵正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其实我也是赌。当时在那种情况下,我是真的没有办法,只好赌一赌了。”
“大哥。你的胆子真大。”邵杰不禁感叹道。
赵正摇摇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当时我发现我们已经中了敌人的埋伏。如果我们乱了阵脚,就会给敌人进攻的勇气。所以,我们只能故作玄虚,让敌人以为我们是诱饵。”
邵杰张着嘴巴,摸了摸下巴,“好像明白了。好像又没有明白。不过,大哥,你怎么那么聪明,想到这个骗人的办法。”
“骗人?”赵正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计策是骗人的。要真说这些计策是骗人的,那孙膑和诸葛亮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骗子。不过从骗的本质来看,那些计策的确是骗人的。但是从骗的意义来看,骗得其所。
赵正拉过邵杰,凑近他说,“怎么,你想学?”
邵杰十分坦诚地说道,“想学。”
“想学。”
“为什么?”
“因为利用计策可以保家卫国,可以减少流血死亡。”
“嗯。说得足够坦诚。”赵正决定从诸葛亮的空城计开始教起。“从前有个骗人十分厉害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诸葛亮。”
“从前,是多久以前?”
“这个数不清了。你听我说,那个诸葛亮有一次——”
“赵将军——”老远就有人在喊。
不知不觉赵正他们已经回到了营房外一百米处。那些等待在营房里的人迫不及待地从营房里冲出来,朝赵正和邵杰他们奔来。
邵杰这个沉不住气的正值青年立刻大喊起来,“兄弟们,我们胜利了。我们抢到粮食了。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抢到粮食了。”
此话一出,那些出来迎接的士兵一个个欢呼雀跃,奔向邵杰他们跟前,将邵杰他们十几个士兵全部抬起向上抛。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高兴场面的赵正笑得特别开心,八颗大牙全部露出来了。
忽然,赵正透过人群看到营房门口站着两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太子和赵正的父亲赵大将军。赵正特别注意到赵大将军的脸色特别难看。赵正知道事情不妙了。
“拜见太子殿下。拜见父亲。”
“赵将军,你能平安归来真是太好了。”太子显得很激动。
“末将能够平安归来,全靠那十几个弟兄齐心协力,共同抗敌。”赵正毫不吝啬地夸赞下属,把功劳归为下属。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笼络下属的好办法。而赵正也的确是个好领导。
“你们齐心协力,共同抗敌,最后取胜,真是太好了。太羡慕了。”太子感叹的同时,略感遗憾。
“你再不回来,太子就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你了。”赵大将军这句话不知是拍太子的马屁还是责备赵正。
“太子殿下,你可万万不能为末将冒险。”赵正可不想当这个国家的罪人。
“没有什么能不能,看到朝夕相处的将士身处险境,哪有置之不理的道理。”
赵正十分感动,一时间竟然感动得跪下,“太子殿下这份情义,末将没齿难忘。”
太子立刻扶起赵正,“赵将军言重了。我只是恨自己没有万般手段守护自己的子民,让自己的子民遭受苦难危险。”
“太子殿下有这样的胸襟和情怀,实在是凌国老百姓的福音。”
一旁的赵大将军实在受不了这两个人互相吹捧了半天,于是说道,“太子殿下,赵将军,我刚刚收到从凌城发来的一封信。我们账房里边谈。”
三人随赵大将军进入赵大将军的账房。赵大将军拿出一封信。
“这是我在凌城的一位朋友写给我的。他说现在凌城皇宫内部一切如常。”
“一切如常?难道父皇还是像以前一样沉迷于诵经念佛?”太子皱起了眉头。皱眉头的样子显得老了几岁。不过更帅了。
赵大将军没有直接回答。毕竟谁敢说皇帝的坏话。而且还是当着皇帝儿子的面。
“那皇宫外边呢?”赵正转移话题。
“皇宫外边相国似乎并不安分。我听说相国这三年来在江湖上收买了许多能人异士。而且最近动作频频。看来是要有打动作了。”赵大将军语气里充满了担忧。
“只可惜我人在边关,不然就可以监督相国的行为,为父皇多长一只眼睛。”
“也许这正是三年前相国极力推荐太子殿下到边关当督军的原因。名义上说是为了锻炼太子,为太子日后的登基树立功勋,实际上是调虎离山。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赵正补充道。
太子殿下和赵大将军听了赵正最后那句比喻,觉得很贴切此时的形势。可又总觉得有点不妥,但又说不上来。
“如果三年前相国要太子殿下到边关来是为了调虎离山,那么现在皇上要太子殿下回凌城不知是为了什么?难道是相国请君入瓮?”
“皇上要太子殿下回凌城?”赵正颇感诧异。
“是啊。我就是刚刚才接到凌城发来的十万火急信。”太子殿下从怀里掏出一封上边画有一支穿云箭的信函。
赵正替太子殿下感到担忧。
“皇上也写信给我了。要我全权负责太子殿下此次返回凌城路途上的安全。”赵大将军也拿出自己收到的上边画有一支穿云箭的信函。
“可是,边关这边怎么办?”赵正接过赵大将军的递来的信函。
“难道这又是相国的意思?”太子殿下陷入沉思中。
“如果太子执意不回凌城,那皇上可能以违反皇命治太子的罪,甚至废除太子。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到最后还是相国得了便宜。”赵大将军分析道。
“如果我回凌城呢?”
“那相国在凌城收买的那些能人异士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赵正十分担忧,“此次太子殿下回凌城恐怕是凶多吉少。”
“如果是这样,信里要赵大将军负责我的安危,其目的是要做什么?削弱赵大将军的军权?”
“相国是恐怕是担心太子殿下拥兵自立。”大将军分析道。
“唉。”一声长长的叹息。“我又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帝位而置天下老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呢?边关战乱是由于锋国人时常骚扰,为了国家统一完整不得不战。内战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所以这一次,我一定要回凌城。”
“那就让末将追随太子殿下左右,保护太子殿下周全。”赵正随即向赵大将军请求,“还望大将军批准。”
“我也正有此意。”赵大将军虽然十分担忧,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得赵将军帮忙,我必定如虎添翼。沿途我一定向各地筹款借粮,解决边关粮食问题。”太子殿下做出保证。
“粮食的事情不要紧。赵将军抢回来的粮食足够应付一段时间。而且我已经与边关放牧大户王廷辉取得联系。他已经答应帮我们筹粮。有他帮忙,事情一定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