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根据四国大比的规则,文比我们准备两题,剩下的三题,由你们三国准备,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的话,我们就同时交给评委,一刻钟后,比赛开始,没有问题吧?”慕容逸当然知道自己成功了,现在可以开始文比了。
西陵太子露出了笑容,却还是站到了北辰太子的身边,北辰太子知道真正的比试要开始了,看了东黎和西陵的太子,他们同时从怀中掏出了题目交给了旁边的小太监,慕容逸也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纸,交给了小太监。
小太监知道规矩,将东西放在托盘上,走向了评委席,慕容逸四人互相行礼后,回到了各自的队伍。
然后高台上就上了一群舞女,开始歌舞,他们也开始休息,顺便吃点东西,一刻钟的时间很快过去,在小太监的提醒下,他们再次来到高台,现在高台上已经有了五张桌子,每张桌子的后面摆放了六把椅子,一看就知道,是给参赛选手准备的,而且每张桌子上都铺着象征身份的颜色的布,这次四国太子上台的时候,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参加文比的选手。
众人来到各自的位置就坐,有专门负责主持文比的大太监开始宣布比赛规则,各位四国大比正式开始,我们首先来宣布一下四国大比的比赛规则,四国大比文比比赛五场,由各自国家的带队皇子和五个成员组成,题目分别为四国提供,主办国两题,另外三国各一题,备用题五题,由评委出题,题目类型不限,可以是君子六艺,也可以是时政要事,也可以是对对子,写诗,也可以是猜字谜。
根据开场比试,胜方可以选择优先选择一题免答得满分,五题每题计十分,共计五十分,五位评委,每人计两分,五题过后计总分排名,分数一样的要加赛一题,加赛题以对错为主,答对计两分,答错计零分,十题过去,按分数排名,如果还是有平分的就再加赛一题,由比赛双方给对方出题,答对得一分,答错扣一分,再加赛题目一共三题。
答题方式为笔试,共同答题,答题时间为一炷香(5分钟)的时间,可以讨论,答案要用正规的楷书来写,
听到这样的比赛规则,慕容逸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也就是说最保险的方法是从头到尾参加,保证全部答对,才能保证获胜。
可是自己并不了解和自己一起参加文比的人,根据自己的调查他们都是各个家族文采飞扬的人,可是如果对方采用别的方式出题,自己这一方不占优势啊。
慕容逸的脸直接沉了下来,看到三国打的主意就是让多个国家并列第一,然后进行加赛的主意了,慕容逸真的觉得自己要疯了,他们怎么可以这么算计自己,可是想想他们定下计划应该是来到京城之前,慕容逸只能无奈的笑了。
坐在慕容逸身边的天凤国队员却感觉后背一凉,都认真的看着这个空降的太子殿下,想要知道他这个笑容代表着什么,可是四国大比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就听到主持太监再次开口,“现在比赛开始,首先是第一题:请用简短的200个字,写一下洪涝灾害的赈灾之法。”
这道题直接说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坎里,就是容皇后也是一样,听到这样的第一题,三国太子的脸色直接就变了,然后就听到他们开始讨论,只有天凤这边没有动作,队员们都看着慕容逸想要说话,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后还是一个看起来胆子就很大的公子直接开口了,“太子殿下,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处理方法?”
“没有,我想听听各位公子的想法。”虽然知道问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可是慕容逸还是想要知道他们的想法。
五位公子对视一眼,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开始东说一句,西说一句,12弹指(2分钟)后,他们讲完了,慕容逸开始总结,“你们的大概意思就是,筹备好粮食,不限是肉还是什么,运送到灾区,发放给百姓,给他们准备防寒保暖的衣物,对吧?”
他们的讲述,让慕容逸充分体会到,他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家少爷,“你们的方法不错,但是不够全面,剩下的我来吧。”
留下这样的一句话,慕容逸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很快一炷香的时间就过去了,慕容逸的答案也写完了,然后四位太子都在主持太监的指挥下,将自己写的答案放到了托盘上,评委们收到答案第一时间打开,看完前三个都没有说什么只是中规中矩的打分,当看到慕容逸写的答案后,他们直接站起了身,满脸的惊讶。
这次大比和以往一样,是五个评委,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看到慕容逸的答案后,他们都惊到了,最后五人商量了一下,招来太监,将答案递到了皇上的面前,为首的评委直接开口。
“启禀皇上,臣等收到一份答案,大概可以惠及天下万民,请皇上定夺。”皇上本来看到公公递过来的东西就很好奇,听到主评委这样说,直接拿起了答案看了起来,本来他以为是没有办法让人看得答案,却没有想到看到的是一份完美的答案。
这份答案中的内容包涵了赈灾前物资筹备,赈灾官员的调遣,赈灾人员的配备,以及灾后重建的整个计划,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进行,赈灾没有任何问题,皇上都想要拍案叫绝了,可是想到这是在四国大比,才开口回复一声。
“爱卿眼光独到,这份答案,朕记下了,你先拿回去,按照心中所想评分等文比结束,将答案送到乾元宫吧,如果四国中有人质疑,就公布答案。”
“是,微臣明白了。”行完礼,主评委回到了评委席,将皇上的话直接传给了其他评委,他们听了也赞同的点点头。
五位评委终于都同意后,主评委站起身开始公布比赛胜负,“经过我们的审核,东黎6分,西陵4分,北辰6分,天凤10分。”
听到这样的比分,北辰太子对另外两国的得分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对天凤的得分却是十分的不赞同,“其他得分,我没有意见,但是天凤得满分,评委大人,你们确定你们没有看错吗?”
听到北辰太子的质疑,慕容逸嘴角微微上翘,他就知道会这样,就在这个时候,主评委 开口了,“我知道你们想要知道天凤的答案满分的原因,稍后我就会公布答案,稍安勿躁。”
说完主评委拿起了天凤的答卷,开始阅读起来,主评委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在场的三国太子们听得却是羞愧不已,原来赈灾还可以这样,原来自己以前处理的赈灾都用错了方法……
天凤的答卷文字并不多,用了三弹指就读完了,可是整整一炷香的时间,场上都是鸦雀无声,同时也在思考,尤其是曾经参加过赈灾的人,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主评委大喊一声,让所有人都回了神。
“听到这样的答案,不知道北辰太子可还对我们评天凤满分质疑。”北辰太子哑口无言,他是真的想要说有质疑,可是这样的答案,质疑的话,他根本说不出口。
“没有了。”说完这三个字,北辰太子,无力的坐回自己的位置。
主评委知道第一题的事情解决了,挥手示意主持太监继续,太监也是个机灵的,拿着准备好的题目,再次走到台前,“第二题,以盛世为题,做一首诗,共八句,时间一炷香。”
太监宣布完题目后,就退下了,四国太子和比赛队员开始探讨斟酌,怎样写诗能够真正的表达盛世之景色,慕容逸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几人也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就开始积极的讨论要用什么形式表现盛世之景。
依旧是用了12弹指的时间,他们写出了一首诗,看到这样的诗,慕容逸也只能点点头,写的不错,就缺了点东西,于是他将自己想的说了出来,得到了队员们的认可,在一炷香的时间里写了首很优美的诗。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到了,主持人上前提示 停止写答案,让四个小太监,将四国太子的答案收了回来,送到了主评委面前,主评委将四个答卷分给了其他四个评委,等他们先看完,才一份一份的看,看完之后,开始打分,很快打分结束。
主评委看了看其他评委,站起身拿起最上面的一张纸开始念,“第二题,东黎4分,西陵8分,北辰6分,天凤10分,下面我就来阅读一下四国写的诗。”
说完主评委拿起一份答卷打开,“这份是东黎写的:春来踏马游京城,街边卖家声声震,左边吃食右边物,一手银钱一手丰。出门空手无一物,回来兜满喜在心,人人期盼得盛世,盛世就是五谷丰。”
众人听到这首诗只觉得尚可,虽然描述的是京城街道的盛景,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都认可了评委给的四分,看到大家都认可了,主评委又拿起了一份答卷打开。
“这份是北辰写的:跨马行走在城郊,到处金黄犬声高,百姓着急收谷稻,挥汗如雨镰刀遥。门前借水无人应,孩童疯跑唱歌谣,家家丰收喜在心,盛世就是能吃饱。”
众人听完知道这也是写丰收之景,文采比之前的稍微好一点,也都点点头认可了,北辰太子也没有说什么。
接下来,主评委又打开了份答卷,“接下来是西陵写的:百姓丰收有余粮,商贩带货走四方,官员人人在其位,工匠手艺换米粮。各自发挥自能力,行走世间心坦荡,人人满心是欢喜,人间盛世是苍茫。”
众人听完知道这是一种期待,几乎有一半的人都在点头,回想,皇上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只有容皇后知道这不是最好的一个,因为曾经她见过一首文采更好的诗。
待众人冷静下来,主评委拿起了最后一份答卷,“最后是天凤的:兵哥归来妻迎门,农妇盛饭溢满盆,老人笑看人丁兴,壮年下地忙农耕。商贩带来稀罕物,稚童欢笑后头跟,人人欢笑喜在心,处处祥和世间平。”
主评委最后一个声音落下,就听到旁边一个观战的大儒在拍手,还大声喊了一个好,好一个人人欢笑喜在心,处处祥和世间平。好。
三国太子,听到这样的诗句,也知道自己输的心服口服了,皇上露出了简单的微笑,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盛世,不错,“爱卿,麻烦你将这份答案留给朕,朕想要好好看看。”
“是,臣遵旨。”说完这句话,主评委将这份答案也放到了之前的那份答案上面,准备继续比赛,皇上也没有再说什么继续看比赛。
主持太监拿起第三道题,打开,“下面是第三题,一个贵族带着五个人行路,五人一人善武,一人善文,一人善厨艺,一人善算计,一人善服侍,行路期间,发生意外,食物不多,无法完全供养五人,怎样做可以保证成功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带着所有人?”
听到这样的一道题,四国参赛队员都愣住了,这是什么题,这不是在问怎样设计能够走到最后?他们都是少爷出身,身边服侍的人不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激烈的讨论开始,慕容逸这边也不例外,其中有一个坐在中间的人说到,“殿下,我认为我们可以舍弃服侍的人,带着剩下的四人,让善武之人打猎,让厨艺之人烹制食物,让计算之人算好食物数量,让善文之人记录,这样很容易就能成功。”
其他几人也都点头符合,只有做的最靠近慕容逸的人说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不赞同这样,我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带着所有人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