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魏羽后悔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哄闹。
曹彬为人宽厚温文,但是向来治军严格,无端起哄,在军中有可能造成营啸,甚至于哗变。所以军队里面,严禁大军起哄的。
听到外面起哄,曹彬大怒,起身正要冲出军帐。
一名亲兵冲了进来,略略一拱手道:“报大帅,北汉降了,我们赢了。”
曹彬和魏羽又惊又喜,冲出军帐一看,北汉城头,一面白色的旗帜,缓缓升起,随着白旗上升,北汉士卒也停止了对靠近太原城的民夫厢军的攻击。
看来北汉真的降了。
曹彬往中军大帐而去,一路上围攻太原的将领们,在安排好本防区的防务后,前前后后来到中军大帐。
曹彬见众将也先后到齐,便没有再要亲兵敲聚将鼓。
众将正要商议,突然前排士兵又鼓噪起来。原来太原城城门大开,一员肩膀上裹着纱布的北汉将领,带着几位亲兵,缓缓出城往大宋军营而来,将领身侧的亲兵,举着一个白旗,不停挥舞。
曹彬对众将到:“刘继元的使节到了,我们也准备一下。”
说完,曹彬回到了中军大帐,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马军都指挥使党进,曹翰、刘遇等一众将领也整整衣甲,跟了进去。
杜现带着亲兵,举着白旗担任北汉皇帝特派的降使。
一直到现在杜现都是云里雾里,走路的时候双脚就像踩着棉花,一点的不得力气。
今天一早,杜现守城的时候才被宋军射了一箭,军医花了很大力气才止住肩头上的血;半个时辰前,他还指挥着北汉弓箭手在城楼上攻击下面建筑土山的宋国厢军和民夫。而现在,自己要作为皇帝的特使,去宋军军营里面找到这次宋军的统帅,自己代表北汉皇帝和对方商量投降事宜。
虽然在城头上守城之时杜现就知道这一次北汉可能是凶多吉少,宋国这次来的士卒铺天盖地,而且打到现在,都没有见到契丹一兵一卒的救援。
开始北汉军中只是猜测宋国在攻击契丹援兵,今天把宋国大张旗鼓的把契丹翼王敌烈的尸首挂出来,杜现才知道,宋国不仅仅是攻击了援兵,而且围城打援的部队很是强大,将契丹军一举击溃。
杜现一行人走到宋军大营门口的时候,宋军倒是没有刁难,军官都让弓箭手将箭头指向地面,更甚至还有一个小兵向前,给杜现等人引路。
一路上宋军军容严正,禁军步兵多是全身铠甲,虽然不华丽,但是心腹要害都有很好的防护。
看着杜现等人走近,大宋禁军们目视杜现,虽然在军官约束下没有行动,但是士兵们眼神里面那种嗜血和战意,让本就为将的杜现看了个一清二楚,禁军背后的厢军虽然只是皮甲,但是士兵们一个个都看起来精神抖擞。长矛如林,刀盾如墙。
杜现心中叹了一口气,这就是宋国开国后一直转战南北平定各地的百战雄师,想想北汉在契丹的羽翼下,不思进取,短短的十来年,就把先帝开疆拓土的壮志丢了个一干二净,士兵们也是强拉入伍,军无战心。
这样一对比,杜现心中居然觉得,和宋国相比,北汉输得不冤。
进的中军帐后,杜现看到正中坐着一个儒雅的将领,不穿铠甲,只穿了一身常服。杜现估计便是这次宋国左路军统帅,宋国枢密使曹彬了。
杜现远远的拱手,道:“北汉都虞侯杜现,今日遵北汉皇上旨,向宋军请降。”
曹彬轻轻挥手,也不说话,不带一点烟火气,。旁边一个文官便问道:“杜现,今日前来,可是商量投降细节。”
杜现躬身道:“正是。”
那文官问道:”今日你家皇帝可曾给你全权?
杜现道:“本将今日便是北汉全权特使。”
曹彬此时才开口:“既如此,投降之事,可以现在就开始商议,不过太原周边的七个城门,我要先拿在手里。”
也不等杜现回答,曹彬随口就开始点将。
在军中点了七名将领,每名带五百人,现在就出发,接管太原城城门防务。
杜现看曹彬点将,莫不是信手拈来,每一名将领身上都有一股杀伐铁血之气,在北汉,杜现就只在杨家的几个将领身上看到过这种气场,想到此,杜现又是一阵感叹。
城门防务接管后,曹彬也表明了自己全权的身份。作为大宋枢密使,宋国在开战之初就考虑过北汉灭国后曹彬受降的权限问题。
既然都有全权,那么剩下的细节自然有礼仪方面的佐官和杜现慢慢谈,曹彬在一旁坐着,就算是看着天上偶尔飘落的雪花,都觉得心中一阵松快。
大同府的雪花比太原的要大得多,也密得多。在契丹国得到大同后,将大同府设置为五京之一的南京,南京留守正是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昏迷很久后,终于悠悠醒转。
旁边契丹的军医和一直守候的耶律狗儿大喜,耶律狗儿连忙坐在床榻旁,抓住父亲的手,叫道:“父亲。”
耶律斜轸往旁边看了一圈,问道:“你林牙叔叔呢?”
耶律狗儿道:“林牙叔叔在守卫雁门。”
“林牙守卫雁门?翼王呢?”
耶律狗儿回答道:“翼王战死在了析关,还是他奋力一击,才将射向父亲的弩箭打歪。”
耶律斜轸天纵之才,一听翼王战死,林牙守关,心中一想就把整个事情大概的轮廓猜了出来。
可能是心中不甘,耶律斜轸看着耶律狗儿的眼睛问道:“那北汉呢?没了?”
耶律狗儿只得老老实实回答:“退回雁门后,林牙叔叔不许任何人通过雁门关,至于后续事情怎么安排,林牙叔叔已经上书皇上,由皇上定夺。”
不需任何契丹士兵出关,那就是北汉没了。
想到此,耶律斜轸大叫一声,牙关紧咬。
没有北汉,契丹国用什么来制约越来越强大的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