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科幻灵异 > 读心神探 > 第4章 六祖坛经(2)

第4章 六祖坛经(2)(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糟糕!沦陷在黑化反派怀里了 赛亚人?我极度愤怒打爆异界 光翎x青鸾日常2 落云录 火影:开局我成了挂,养成鸣人 狐妖风起 我在超英当冥王 霍小姐,木少又来正夫纲啦 开局继承香火店,算命看相十块钱 拽姐在年代文里横行霸道

慧能大师唤言: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善知识,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

迷即为数,悟即成智。

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惠为本。

第一勿迷言惠定别,惠定体一不二。

即定是惠体,即惠是定用;

即惠之时定在惠,即定之时惠在定。

善知识,此义即是定惠等。

学道之人作意,莫言先定后惠,先惠后定,定惠各别。

作此见者,法有二相:

口说善,心不善,惠定不等。

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惠即等。

自悟修行,不在口诤。

若争先后,即是迷人,不断胜负,却生法我,不离四相。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

《净名经》云:

“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上。”

莫心行谄曲,口说法直。

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非佛弟子。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上无有执着,名‘一行三昧’

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除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

若如是,此法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

心不住即通流,住即被缚。

若坐不动是,维摩诘不合呵舍利弗宴坐林中。

善知识,

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看净,不动不起,从此致功。

迷人不悟,便执成颠。

即有数百般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错。

善知识,定惠犹如何等?

如灯光。

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

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

名即有二,体无两般。

此定惠法,亦复如是。

善知识,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迷即渐劝,悟人顿修。

识自本心,是见本性。

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

善知识,

我此法门,从上己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无相’?

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无念者,于念而不念。

无住者,为人本性。

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

若一念断绝,法身即离色身。

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

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是无相。

但能离相,性体清净。

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

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念生。

莫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无别处受生。

学道者用心,莫不识法意。

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不自见迷,又谤经法。

是以立无念为宗。

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

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

世人杂见不去,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

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

无者,离二相诸尘劳。

念者,念真如之本性。

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

性起念,须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

《维摩经》云:

“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

善知识,

此法门中,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

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

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性,起心看净,却生净妄。

妄无处所,故知看者,看却是妄也,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若言不动者,不见一切人过患,是自性不动。

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

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

今既如是,此法门中,何名‘坐禅’?

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

何名为‘禅定’?

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曰定。

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外禅内定,故名‘禅定’

《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菩萨戒经》云:“本原自性清净。"

善知识,

见自性自净,

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

自作自成佛道,

善知识、总须自听,与授无相戒。

一时逐惠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三身佛:

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

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于自色身归依当身圆满报身佛。(已上三唱)

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

向者三身佛,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

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中三身佛。

善知识听,与善知识说,令善知识于自色身见自法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上生。

何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

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行。

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

知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

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

世人性净,犹如清天。

惠如日,智如月,智惠常明。

于外着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

故遇善知识开真正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

一切法在自性,名为清净法身。

自归依者,除不善心及不善行,是名“归依”。

何名为‘千百亿化身佛’?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

思量恶法,化为地狱;

思量善法,化为天堂;

思量毒害,化为畜生;

思量慈悲,化为菩萨;

思量智惠,化为上界;

思量愚痴,化为下方。

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

一念善,智惠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佛’?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莫思向前,常思于后。

常后念善,名为‘报身'。

一念恶,报却千年善心;

一念善,报却千年恶业。

无常以来,后念善名为报身:

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报身。

自悟自修、即名归依也。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在归依也。

但悟三身,即识大意。

今既自归依三身佛已,与善知识发四弘大愿。

善知识一时逐惠能道: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边誓愿断。

法门无边誓愿学,

无上佛道誓愿成。(三唱)

善知识,‘众生无边誓愿度',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各于自身自性自度。

何名‘自性自度’?

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迷妄,自有本觉性。

只本觉性,将正见度。

既悟正见般若之智,除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

邪来正度,

迷来悟度,

愚来智度,

恶来善度,

烦恼来菩提度。

如是度者,是名真度。

“烦闹无边誓愿断”,自心除虚妄。

“法门无边誓愿学”,学无上正法。

“无上佛道誓愿成”,常下心行,恭敬一切,远离迷执,觉智生般若,除却迷妄,即自悟佛道成,行誓愿力。

今既发四弘誓愿讫,与善知识授无相忏悔,三世罪障。

大师言:善知识,

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恶行一时脱,自性若除即是忏。

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痴染,除却从前矫证心,永断名为自性忏。

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疽疫染,除却从前嫉妒心,自性若除即是忏。(已上三唱)

善知识,何名‘忏悔’?

忏者,终身不作。

悔者,知于前非。

恶业恒不离心,诸佛前口说无益。

我此法门中,永断不作名为‘忏悔’

今既忏悔已,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大师言:善知识,

归依觉,两足尊;

归依正,离欲尊;

归依净,众中尊。

从今已后,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迷外道,愿自三宝,慈悲证明。

善知识,惠能劝善知识归依自身三宝。

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

僧者,净也。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离财离色,名‘两足尊'。

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故,即无爱着。

以无爱着,名“离欲尊'。

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妄念,虽在自性,自性不染着,名‘众中尊'。

凡夫不解,从日至日,受三归依戒。若言归佛,佛在何处?

若不见佛,即无所归。

既无所归,言却是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意。

经中只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

自性不归,无所处。

今既自归依三宝,总各各至心。

与善知识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善知识虽念不解,惠能与说,各各听。

摩河般若波罗蜜者,西国梵语,唐言:大智惠到彼岸。

此法须行,不在口念。

口念不行,如幻如化。

修行者,法身与佛等也。

何名“摩诃’?

摩诃者是‘大’。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莫定心禅,即落无记空。

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

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拾,不可染着,犹如虚空,名之为‘大’。

此是摩诃行。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此亦不是。

心量广大,不行是小。

莫口空说,不修此行,非我弟子。

何名‘般若’?

般若是智惠。

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惠,即名“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

一念智,即般若生。

心中常愚,我修般若。

般若无形相,智惠性即是。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梵音,唐言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即是于此岸;

离境无生灭,如水永长流。

故即名‘到彼岸',故名‘波罗蜜'。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当念时有妄,有妄即非真有。

念念若行,是名‘真有’。

悟此法者,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不修即凡。

一念修行,法身等佛。

善知识,即烦恼是菩提。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第一,无住、无去、无来,

三世诸佛从中出,将大智惠到彼岸,打破五阴烦恼尘劳,最尊最上第一,赞最上乘法,修行定成佛。

无去、无住、无来,是定惠等。

不染一切法,三世诸佛从中变三毒为戒定惠。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惠。

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无尘劳,般若常在,不离自性。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

莫起证妄,即自是真如性。

用智惠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拾,即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须修般若波罗蜜行。

但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当知此人功德无量。

经中分明赞叹,不能具说。

此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小根之人若闻法,心不生信。

何以故?

譬如大龙,若下大雨、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

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惠观照,不假文字。

譬如其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王于江海中将身引此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无情,悉皆蒙润。

诸水众流,却入大海,海纳众水,合为一体。

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小根之人,闻说此顿教,犹如大地草木根性自小者,若被大雨一

沃,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

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之人,亦无差别。因何闻法即不悟?

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

犹如大云盖覆于日,不得风吹,日无能现。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

为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

闻其顿教,不信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一切邪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

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

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心修此行,即与般

若浓罗蜜本无差别。

一切经书及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

因智惠性故,故然能建立。

或若无智人,一切万法本亦不有。

故知万法本从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在人中有愚有智。

愚为小,故智为大人。

迷人问于智者,智人与愚人说法,令使愚者悟解心开。

迷人若悟解心开,与大智人无别。

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

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

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菩萨戒经》云:‘本源自性清净。’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

是以顿教法流行后代,今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

若不能自悟者,须觅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何名“大善知识”?

解最上乘法,直示正路,是大善知识,是大因缘。

所谓化道,令得见性。

一切善法,皆因大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自具有,不能自悟,须得善知识示道见性。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善知识。

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

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

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

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

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

自性心地,以智惠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即是解脱。

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何名‘无念’?

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住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

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

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莫百物不思,常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

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

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常见法身不离汝左右。

善知识,转此顿教法门,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是佛教,终身受持而不退者、欲入圣位。

然须传受持,从上已来,嘿然而付衣法,发大誓愿,不退菩提,即须分付。

若不同见解,无有志愿,在在处处,勿妄宣传,损彼前人,究竟无益、

若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大师言:善知识,听吾说《无相颂》,令汝迷者罪灭,亦名《灭罪颂》。

颂曰: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如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业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例。

吾祖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志心求。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倒斗 天命阴阳人 支柱计划 我,雷电法王石坚,开局怒晴湘西 重生窃取天道传承,道法杀穿末世 我能猎杀并支配诡异 蛇妖讨债:师父让我以身抵债 我在娱乐圈当风水顾问的那些年 重生之攻略腹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