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婉玥在听闻这一位将尉迟榭粤关押起来而后再发落的时候,她知道这个局应该是留给自己的。
她本没有任何想要搞事情的想法,只是想着至少要看着诸位舅舅安好的离开京城,至少为外祖守过百日,她也为此每日深居简出,但是这结果依旧是不如人意。
既然上位者对于自己在京城这件事情已经是如此的忌惮,那么自己也趁着这次的事情离开吧,总归这个孝在心中了。
只是不知道这样一离开,究竟要多久自己才能有再次回来的机会,可能只要现在这位陛下还在位,自己就不会选择回来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云婉玥走出了益王府,她在皇宫的门口站了许久,这是她最为熟悉的地方,也是现在看上去最为陌生的地方。
在这深宫之中,自己所在意的人要么逝去了,要么离开了,就留下那个一心好像就想要让自己死去的那个人,还留在这深宫之中。
这一天可能也没有人知道云婉玥进了皇宫究竟说了些什么,又跟那位帝王承诺了一些什么,宫中的人只知道,在云婉玥离开的时候,那议事厅里面传来了噼里啪啦的砸东西的声音。
而后尉迟老将军飞快的就被放了出来,只是身上的兵权已经被完全的薅走了。
至少是留住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尉迟老将军在沙场上征战了半辈子,这个时候,也终于能够将自己身上的重担完全的放下,日后便回到原籍,在家中置办的宅子里面颐养天年不再理睬这世间大事了。
而云婉玥在回到益王府之后,便将宅子中的事情安排妥当,没有留下几个看护院子的人,只是留了两家门房,时不时打扫一下便好。
剩余的人,若是活契便直接放走,若是死契便收拾东西跟着自己往益州城去。
没过三日的时间,益王便在众人的注视中离开了京城,去到城外十里亭相送的也只有尉迟老将军一家人,还有平日里稍稍有些联系的人家。
云婉玥深知现在帝王对于自己的忌惮之深厚,甚至没有跟他们过多的说话,只是直接挥了挥手便纵马离开,再也没有回过头露出不舍的模样。
那些下人们整装后便迟一些在路上缓慢的行走去益州,云婉玥则是率先过去,看看那边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是不是真的若传说中那般严峻甚至不可救。
就这样云婉玥去到了益州城,在半年后,凉州城破,尉迟老将军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披挂上阵重新来到破败的凉州想要守护国门,却被敌军攻破。
一门三将一帅没有一人留得性命。
而云婉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直接八百里加急军种情报发给当朝圣上,而后马不停蹄的点兵去往凉州救援。
最后也只是守住了国门最后的关卡,却没有救下那尉迟将军一家,抢回了尉迟老将军一家的遗体,她也没想到那年十里亭一别居然就是永别,再次相见斯人已逝,从此再多添一份遗憾。
到这个时候,云婉玥才深知自己对于京城方面情报的匮乏,从而整理鹰部,暗部用来收集各处的情报。
不仅仅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守护最后的那些自己所在意的人。
至少不要让遗憾更多的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圣上不慈不义却在孝之一字做的不错,至少他没有真正的做出什么迫害皇家子弟的事情。
就算是内心对于那位大舅是有不满的,云婉玥也不会用那道密旨来真正的对于帝王做出什么禁锢,这样也是打了皇室的脸面。
而尉迟老将军家中最后一位男丁,在尉迟老夫人的授意下并没有练得武道,他身体从小就较为孱弱,这也让他避免了上战场失去性命。
而现在尉迟一家最后的苗苗,也就只有这位孱弱的少年了,云婉玥在凉州城待着,直到新的守城之人被派遣而来,才离开。
在那少年披麻戴孝推着祖父,父亲以及二位叔父的棺离开的时候,深深的对云婉玥鞠了一躬,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片即赋予了他们尉迟一家荣耀,也将他的家人一个个带着离开的伤心地。
云婉玥在初步的交接之后便离开了,她并不想过多的插手别的城池的管理建设,这样会让当今陛下觉得自己手伸的太长了,是否是有别的心思。
她回到了益州城之后,在胳膊上绑了一根白色的麻带,也算是对于那黑爷爷的一种怀缅了。
而当今陛下的下一个操作让云婉玥成立这个情报网的心思更加的急切起来,他直接下了一个告知天下的榜书,正是贴在了京城的午门之处。
他在那通告上写到:
‘因尉迟老将军的决策失误,导致凉州城破,国之损失惨重,尉迟榭粤及其三位儿子都是凉州城乃至云氏皇朝的罪人。
但由于益王出兵相助,故而没有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出现,又看尉迟老将军一家子嗣几近全部逝于战场,所以皇室依旧对其一门心存善意,从而不再追究其用兵失利之事,只其相关子嗣三代内不得参军,不得参与科考,不得入朝不得入仕……’
这张告示一出,京城再次议论纷纷,有为尉迟老将军一家鸣不平的,有早已看不惯老牌势力想要取而代之的,有觉得兔死狗烹心灰意冷的。
远在益州城的云婉玥看到了告示内容之后,面上好像没什么变化,只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微微颤抖的紧闭的眼皮子下面的那双眸子,一定如同她紧握的双拳一样,充满了怒火。
“尉迟爷爷满门忠烈,却被诬陷成这般模样,若是让其在天之灵听闻了这样的消息,不知道会多么的失望。”
半月后,京城中一个消息以爆炸的趋势蔓延开来,在尉迟老将军的葬礼上,云氏皇朝内几乎所有的被外放的郡王,亲王都亲临现场进行追悼。
没有任何人对当今圣上发布的告示有什么正面的异议出现,但是他们的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当今的脸上使劲的扇了一个耳光,响亮且没有任何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