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二十多天的艰难跋涉,李慕骁一行人终于有惊无险的抵达了灵武城。
灵武城的城防比之成都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却比不上成都府一半的繁华。
只因灵武城虽也是都府一级,但主要是作为朔方军的治所,城中更多的是驻军以及一些军户,贸易并不是很发达。
宰相房琯的到来,受到了恒帝的热烈欢迎,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反而李慕骁这边的待遇就很一般了,前往灵武城军府交上文牒之后,记上一功,飞虎军便算是完成了护送任务。
无需军府安排,李慕骁带着飞虎军众人前往父亲李光斗处与其汇合了。
恒帝于灵武登基之后,亦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朝廷班子,值此用人之际,加上房琯早就名扬天下,恒帝便将其留在灵武继续担任宰相,负责主持整个朝廷的正常运作。
在灵武朝廷局面稳定后,收复两京之事成为了最重要的军政大事被提上了日程。
此时的陈有道已经在洛阳登基称帝,叛军雄踞帝国的东都洛阳和帝都长安。
帝都长安的沦陷大大动摇了灵武朝廷的正统性,因此,收复帝都长安成为了灵武朝廷的首要目标。
今日在朝堂议事,便是商议此事,这已不知是恒帝与众大臣商议的第几次了。
“既然征讨叛军的方略已定,那下面就该选定大军的统帅了,诸位爱卿可有谁愿意任此一职?”恒帝目光在众位大臣中巡过一轮。
作为当朝宰辅,房琯当仁不让,主动第一个站出来请命,高声回道:“陛下,臣愿意承担起此次进军的重任,为陛下早日平定叛乱,收复两京。”
“老臣愿效鞍马之劳,还天下太平!”老将郭子兴亦是站了出来。
一文一武之间,房琯与郭子兴皆是文臣与武将们的班首,只待恒帝的抉择。
按常理而论,对于兵事,本就该由武将任统帅出兵,郭子兴亦是觉得此统帅非他莫属。
可恒帝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一场叛乱就是自己的父皇太过于依赖武将镇守边疆,才致使武将拥兵自重,引发了帝国动乱。
恒帝决定让宰相房琯来担任征讨叛军、收复两京的统帅,这不仅是出于对房琯的信任,更是想着以此实现朝堂之上的文武制衡。
“那就由房爱卿担任此次讨叛军、收复两京的统帅;郭将军于河北、河南行道周边策应出征大军。”恒帝定下了人选。
郭子兴当场愣在了原地,即使其久经官场与沙场,自我修炼得足够镇定,却也不免出现了失态之举。
郭子兴想不明白,众大臣们也都想不明白,郭老将军战功显赫,而房琯未曾有过任何功勋,却是选了他作为统帅,不知陛下是如何考虑的了。
房琯作为官场上的老鸟,从地方官员一路走到朝廷中枢,自然明白恒帝的用意,立即跪地谢恩。
房琯也明白想要收复长安并非易事,陈有道派遣猛将安守忠作为关中节度使,统帅十万大军驻守在长安周边,悍将李归仁、田乾等人也各自率领精锐部队于关中各处驻防,构筑起钢铁般的关中防线。
面对着如此棘手的强敌,房琯不敢轻慢,其立即向恒帝请命道:“陛下,此次出征关系帝国命运,需万分谨慎,故而臣想要自行挑选僚佐,好助我去往前线平叛。”
“准许!”
“臣请命将军王希、邓景山作为副将,文士李集、刘铁等充任参谋。”房琯说出了自己心中早已定好的人选。
房琯本人并不通晓军事,只不过是多读了几本兵书,但其平时和李集、刘铁等谋士们多有交谈,对他们的军事主张十分信任,相信自己精挑细选的参谋一定可以出奇制胜,制定走向胜利的作战计划,顺利捞取军功。
在搭建完僚佐班子后,房琯正式誓师出征,率领从各地赶到灵武集结的兵马进军帝都长安,吹起官军反攻的第一声号角。
恒帝一如从前的玄帝送别哥舒特一般,亲自率百官到灵武城门摆酒送行。
房琯将主力部队分为三部:将军杨希率领南军,将军邓景山统领中军,名将李光斗的三弟李光进统率北军,房琯自己坐镇中军,总督各军。
李慕骁本想率领飞虎军跟随自己的三叔李光进将军一起出征,被其父亲李光斗拦住了,留在灵武城中整训。
征讨大军气势高涨,很快抵达长安城外不远的便桥,房琯的主力部队与叛军发生了遭遇战。
中军与北军部队遇见的是叛军主力,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叛军主将皆是驻守于边疆,常年与外族交战的悍将,官军并未取得任何优势。
面对棘手的战况,房琯打算谋定而后动,步步为营,采取更加稳妥的办法与叛军抗衡。
可却在此时,作为恒帝制衡朝堂的第二张底牌又开始露了出来,那便是依靠宦官的力量,再次制衡文武群臣。其手段便是派遣宦官担任监军。
监军虽无实权调动兵马,却是卡在统帅与皇帝间要命的位置。
只为争功的宦官自然是希望官军能够速战速决,早日平定叛乱,哪管什么战场局势。
作为恒帝代表的监军宦官邢恩不断逼迫房琯尽快出战,这与当年的潼关如出一辙。
面对邢恩尖酸刻薄的逼迫,房琯不得不再次冒险进攻长安,而以逸待劳的叛军大败官军,官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撤退。
尽管中军与北军部队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杨希统率的南军部队尚未有折损。南军的到来,及时补充了此前战斗中官军损失的兵力,使得官军重新拥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两日后,房琯再次组织部队主动出击,与叛军决一死战。
此前的战败让房琯意识到,官军和叛军相比实力不足,官军都是集结的地方守卫部队,战力与火器配置远远低于驻守边疆常年征战的叛军部队。
为此,文人谋士们给房琯出了一条出奇制胜的计策。
为了稳步行军,房琯听取谋士李集、刘铁等人的建议,决定效法蛮荒时期的战法,命令军中工匠连夜赶制了牛马牵拉,可乘坐人员的两千辆战车。
部队携带这两千辆战车行军,士兵以战车为营地,可随时进军和驻扎。
可房琯没有想到的是,他和谋士们这种荒唐的作战方式,被久经战阵的叛军将领,迅速抓住了战术上的巨大漏洞。
决战开始后,叛军将领针对战车进攻,采取了最简单的袭扰战术,命令士兵敲击刀盾,大声呼喝发出巨大的噪声,扰乱官军牵引战车的牛马。
随后,叛军又采取火攻战法,使用炎火箭、燃烧弹等密集攻击牵引战车的牛马,致使牛马失控,胡乱冲撞,官军的军阵被彻底冲垮。
一场大战下来,官军在叛军的追击下损失了四万余人,房琯本人更是从前线狼狈逃回灵武,而他带去的将军杨希、邓景山纷纷投敌。
就此,宰相房琯的此次出征以惨败告终,导致官军的兵力惨重损失,灵武朝廷的反攻计划被迫推迟,也为之后向回纥求援、借助回纥骑兵平叛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