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婉把烙好的饼带走,并且嘱咐廖行云,有时间的话去铁匠铺看一看。
鸡的事情可以往后放一放,但是铁匠铺的事情可不能耽误。
廖行云点点头。
看着小乔姐姐远远地走了,他不由得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幸福。
他决定了,以后一定好好的帮小乔姐办事儿。
这辈子还没有人对自己这么好。
小乔趁着没人注意,把鸡蛋饼收进了空间里。
这热腾腾的鸡蛋饼就在桌子上放着,而且这股热气可以一直保存到拿出去。
现在来说食物又储存了一部分,毕竟剩下的18斤白面烙出来的鸡蛋饼可不是一个小数。
她已经托了廖青云有时间的话,帮自己找一些竹筒回来。
毕竟装水的水壶是需要花钱买的,以自己现在的手头的钱买水壶肯定不合算。
咱现在是穷人,穷人就得精打细算,况且需要的东西太多了,谁知道顾聿安下一次会需要什么。
就目前来说,吃的,喝的武器和用的,御寒的衣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准备的。
物资也就不外乎这些。
可是就自己目前的能力来说,还真的是一穷二白,有些苍白无力。
是自己家有农具,锄头,镰刀,铁锹这些可以派上用场这一次。
顾聿安问自己要凿墙的东西,还真拿不出来。
也多亏这一次是在家里,要是赶上在学校还真是让人抓瞎。
乔婉回到家眼看着快过年了,家里什么事儿都不需要他做,她只好回自己屋里去继续写小说。
抄袭肯定不可取,她决定按照自己当初看过的那些爽文套路写一篇出来。
无论如何她也是有底子的,再怎么说,咱也是上过高中的人。
还别说,磨了两天的功夫,终于写出来一篇,这篇是个中篇小说。
前前后后写了差不多5万字。
这年头长篇小说没那么容易写,当然这5万字他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短篇小说有指望,以后写长篇小说也没啥问题。
好在故事的梗信手拈来。
乔婉把小说写好,直接放在了柜子里,就等着过完年开学之后直接寄出去。
一晃神儿的功夫就来到了大年三十,一家子高高兴兴。
当母亲拿出那一身棉衣棉裤不由得有些感动,无论如何乔婉给家里挣了30块钱,这可是贫寒的农家。
家里人连顿肉都舍不得吃,这30块钱能解决家里很多问题。
可是家里人都没有因为这30块钱给自己买了棉花,棉布做棉衣棉裤,而有任何意见。
包括嫁进来的两个嫂子。
明明大着肚子,他们很需要营养,可是在这家里连玉米面儿的窝头都不一定吃得上。
在这种情况之下,居然还愿意把这钱全花在自己身上。
这是淳朴又善良的一家人。
“快换上试一试。婉婉长得这么漂亮,穿着一身新棉衣棉裤,肯定是咱村里最近的闺女。”
大嫂兴高采烈,想着自己当初回娘家的时候,跟娘家说自己小姑子写的小说居然在杂志社能换来钱。
当时全家人高兴地都跟她说,她这小姑子那可是个有出息的。
村里人哪听说过还有这样的本事,要知道那报纸杂志上登的那种文章。
哪是他们这些村里人能看懂的。
光是想一想,能把文章登上去,哪怕是不给钱,也让人觉得有面子。
更何况人家还给钱。
乔婉穿上了一身新衣服,可是到底心里还是心情沉重。
这一个年热热闹闹的过去了。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过完正月十五乔婉就要开学。
拎着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的黑面馒头,还有一玻璃瓶的咸菜,乔婉又回到了县城的学校。
和往常一样,先回到宿舍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床铺,把东西都放好,接着乔婉来到了邮局。
临走的时候,母亲给她塞了两块钱。
乔婉本来不想要,可是原主的母亲死活非要塞过来,让她身上有点钱傍身。
乔婉知道这是一番慈母胸怀,只能勉强地接下来。
希望自己这一次能多挣点儿钱。
这边的稿子发出去,乔婉回到了学校。
本来以为这一次可能也跟上一次的稿子一样,要一个多月才有消息,可是谁知道稿子才发出去半个月乔婉就收到了信。
收到汇款单和信的时候,乔婉都有点发蒙,主要是汇款单上的数字有点儿大。
汇款单上居然有800块钱,就800块钱,有点儿太吓人了,这年头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才30多块钱。
一年的工资都超不过她这800。
看大门的大爷把那张汇款单递给她的时候,都有些疑惑地问。
“乔婉啊,这是谁给你寄钱呢?咋寄这么多呀?”
这年头8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字。
“大爷,是杂志社。”
乔婉不想多说,免得自己在学校里过于引人注目。
可是显然她低估了这张汇款单的重量,毕竟800块钱的汇款单立刻在学校里引起了关注。
打开了杂志社的信,果然和上一次一样,杂志社的编辑亲自给乔婉写的信。
这一封信里的内容显然比上一次热情得多,乔婉这个5万字的中篇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
据说这篇小说在杂志社里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很多编辑对于这篇文章都寄予厚望。
这篇小说被发表在了年后的第一期杂志上随同信寄来的,还有一本刊登着她的小说的杂志。
乔婉看到那新出炉的印刷贴,不由得有点儿喜悦。
毕竟这个可不是自己的专业。
这年头谋生的手段没那么容易,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还会用这样的手段来赚钱,这可是在所有人眼中高大上的一个职业。
但是也算是一个好的开端。
最重要的是现在手里居然有800块钱。
乔婉从邮局取出来800块钱,这炙手可热的800块钱有点烫手。
想起来两个大着肚子的嫂子还那么羸弱,想起来家里摇摇欲坠的房子,冬天下雪的时候,屋子里到处透风。
在想起来父母身上那单薄的棉衣,其实全家的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二话没说乔婉拿着这笔钱就直接回了家。
当把800块钱摆在父母跟前的时候,老两口全家人都目瞪口呆。
“婉婉,这是?”
“你又写小说了?”
大嫂猛然蹦出来一句话。
“是啊,大嫂,我又写小说了,这一次写得比较长,所以人家给的钱多,这是800块钱。”
乔婉说出的这个数字,把一屋子所有人都吓傻了。
包括爹娘和两个哥哥,两个嫂子。
这辈子他们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咋这么多呢?咋能给这么多呢?”
原主的母亲这会儿都有点儿不知所措,看着那摞钱拿都不敢拿。
“爹娘,大哥,二哥,大嫂,二嫂,这笔钱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这笔钱一半儿给家里用,另外一半儿我要自己留下。”
乔婉觉得这种事情肯定要跟家里人说清楚,总不能让家里人知道自己拿了这么多钱,却偷偷摸摸的藏起来,这样就不好看了。
她做人光明磊落,有一些事情该说清楚就得说清楚。
况且她能看出来原主的原生家庭既不是重男轻女,也没有多偏心眼儿,如果说偏心,也大多数都偏到了自己这个女儿身上。
又单纯又善良的一家子,值得自己真诚相对。
果不其然,她这话一说,爹娘立刻就说道。
“这钱是你自己凭本事挣来的,哪能给家里呀?你自己留着这笔钱,以后上大学用,家里有我和你爹,还有你大哥,二哥他们。”
原主的母亲立刻望着两个儿媳妇儿,她当然知道自家两个儿子肯定不会在意。
可是两个儿媳妇儿就不一定,毕竟嫁进来之后两个儿媳妇儿对于还要供养小姑子读书有太多的不乐意。
这会儿眼瞅着小姑子能够给家里挣钱了,却偏偏是只能看着不能用,难免心里会有意见。
“老大家的,老二家的,我把话摆在这里,婉婉是凭自己本事挣的钱。
咱有手有脚,咱一家只要勤劳地干。今年地也已经分了,只要咱一家人勤劳地干到了年底肯定能挣不少钱。
你们也别惦记你妹妹的钱,你妹妹以后那是要考大学的人,上了大学处处要用钱。
她挣下的钱让她攒着,留着以后用。
也省了你们再给你妹妹攒钱。里外里其实妹妹给你们省了不少钱。”
大嫂和二嫂听了这话,心里有点儿不乐意,毕竟一家人当初勒紧裤腰带供小姑子上学,他们是为了小姑子将来光宗耀祖之后多少也能让他们占点儿便宜。
毕竟能帮衬一家人,可是没成想小姑子现在有出息了,反而婆婆公公不让这笔钱给家里用。
难免会有落差,人有了落差,心里就会不满意。
“爹娘,您说的啥话呀?这事儿我们自己心里有数。
妹妹挣的钱自然是妹妹的,我们两个当哥哥的,哪能花自己妹子的钱,那不丢人啊。”
“对啊,爹娘大哥说得对,我们俩有手有脚,我们自己凭本事能挣来钱。哪能花妹妹的钱?”
两个哥哥立马表态,这话把自己两个媳妇儿想要说出口的话,全都堵了回去。
两个儿媳妇儿脸色难看,可是偏偏没法儿说。
乔婉自然看出来了两个嫂子难免会有意见。
如果这事儿放在她身上,恐怕她也会觉得父母过于偏心。
两个嫂子都是好人,虽然说有点小心思,可是无伤大雅。
人谁没有一点小心思,谁没有一点儿自私地为自己小家考虑的心思?
如果用这样去衡量一个人就没有多大意思,可是总体来说两个嫂子为原主走到今天也是奉献了自己一份力。
人家付出了完全没有得到这种失落难免会让人心里产生不满。
“爹娘,大哥,二哥,大嫂,二嫂,这个事情你们还是听我的。这些年家里为我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好不容易我现在能够给家里挣钱了。
哪能说光顾我自己,不过这笔钱我的确是想留下一半,就是因为想给以后上大学做点儿准备。
以前家里为了供我上学付出了太多,我不希望家里人以后再为我苦着。
我已经想好了,以后写小说挣的钱一半儿给家里,另外一半儿我自己留着。
等到家里的日子好过了,我自然就不会再继续这么做。”
乔婉这个话比较取巧。
升米恩斗米仇。
这会儿一家人都很质朴自然,全心全意的为自己考虑,可是等时间长了如果觉得理所当然,这日子以后可就不好过,恐怕容易出矛盾。
果然她这话说了,大嫂二嫂立刻脸上就浮现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妹妹,你别这么说。这是你辛辛苦苦费尽脑子挣来的钱。你大哥,二哥花着这钱不心安。”
两个哥哥是好人,一看就是那种维护妹妹的人,可是全然没有顾及自己媳妇儿的感受,没看到两个嫂子脸色更加沉了下来。
“哥哥别这么说,嫂子自从嫁进门来,为了我上学也是跟着一家人受苦,勒紧裤腰带,尤其是现在。
你看两个嫂子马上就要生了。咱家要啥没啥,有了这笔钱的话,能把家里房子收拾一下。
还能量给两个小侄子出生做一些准备。
两个嫂子在咱家从来只有吃苦,就没享过福,现在我这个妹妹终于有点出息,多少也该一家人都享享福。”
乔婉倒是觉得哥哥很好,可是哥哥维护妹妹的心,却没有顾及自己媳妇儿这一点当然不能赞成。这样下去,夫妻两口子感情可没办法持续。
乔婉的一番话,最后硬是留下了400块钱。
剩下的400她自然是要去做一些准备。
廖行云这一个月刚帮乔婉从隔壁的铁匠铺里打了一些工具。
准备取工具,可是钱不够,这些农具花的钱可不少。
要知道两把锄头,两把铁锹,再加上镰刀,两把村里人平常最常用的铁叉子。
都用的是最好的钢,自然是比较费钱。
廖行云也有点儿心急铁匠铺的人几次撞见自己催自己赶紧把东西取回去。
可是小乔姐姐在县里上学,回来的时候俩人没撞在一起。
这可是一大笔钱,他自己根本拿不出来,站在乔家门外探头探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