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轧钢厂初三正式上班了,除了第一车间因为要进行炼钢炉本体设备制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它车间上班伊始就大干起来。
经历了春节期间的风光,大家都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轧钢厂好了,自己才会好,原来以厂为家是少数觉悟高的人的事情,而现在演化为大家普遍的行为。
模具生产工艺非常成熟了,补充了不少专用工装,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产能又出现了富裕。
第三轧钢厂很重视氧气顶吹转炉本体设备的制造工作,专门抽出一个实力最强的车间。第一车间吴善防主任邀请技术处的技术人员来车间进行技术交底后,组织人员开始领取材料,开始正式生产本体设备。
本体的壳体像一个梨子,有效容积500立方米,重量约150吨,加上支撑加固体系约120吨,整个本体设备重量270吨。受起重能力和运输的限制,计划在车间内分片制作,运到炼钢车间后再组合安装。
吴善防主任分出六个班组制作本体的壳体,每个班组负责制作一片。一个班组制作支撑加固结构,剩余班组生产转动系统和齿轮齿条等零部件。计划4月中旬完成制作工作,转入安装阶段。
十名班组长领取了任务,带领各自的人员开始忙活起来。设备生产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只能按部就班地逐步展开。
与此同时,铁匠之乡的圣井耐火材料厂也是紧锣密鼓地生产耐火材料。他们的样品在春节前已经送到科学院材料所,通过了试验,实验数据完全满足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需要。
在江南的魔都第一轧钢厂,一条全新的送料系统也在生产,轧钢机已经投料。
在东北鞍山钢铁厂的机修厂里,一套氧气制备储存系统也在生产着。
在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学系,自动控制系统正在设计制图。
在全国一盘棋的指挥下,各分工协作单位春节后早早上班开始了工作。
……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项目涉及到的十几家生产厂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就像一个精密的钟表一样,精密运转起来了。
1963年2月10日,正月十七,原来定好的氧气顶吹转炉项目协调会在设计第三轧钢厂会议室召开。
上次参加论证会的单位和配套厂家的代表都来了,大家济济一堂,会议主持人还是扈学义教授。“同志们,刚过了春节大家就齐聚在四九城第三轧钢厂,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我们国家的第一套氧气顶吹转炉尽快投产。下面请参加研发的单位把各自的进展情况向大家通报一下。请第三轧钢厂的倪红军总工程师先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新年好。我简要地介绍一下我们厂负责的本体设备的研发进展情况。”倪红军总工程师走上主席台,微笑着说。
“上次论证会上,通过了我们的氧气顶吹转炉项目的总体方案,其中转炉有效容积是500立方米,利用系数为1.4,这个参数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也最具挑战性,需要做大量的计算设计工作。”
“我们技术处的技术人员有限,面临设计人员不足的压力,我们向四九城钢铁学院求援,冶金系的王令方主任当即给我们送来32名大三大四的同学,很好地解决了设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突击研发了电子计算器用来代替算盘计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计算模型方面,我们选择使用了有限元分析法,这是比较前沿的数学知识,非常适合用于机械工程计算,大大提高了我们计算速度。”
“经过计算验证,我们确定了材料和规格,随即便展开了设计制图工作,由于我们来了32位钢铁学院的学生和两名带队老师,他们和我们一起,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于春节前的年二十九基本完成了制图工作。”
“初三,我们一上班就开始生产准备工作,目前本体设备的壳体、加固支撑、转动系统等已经全面进入了生产阶段。计划于4月中旬全部生产完。我的汇报完毕。”
倪红军总工程师介绍完本体设备的研发进展情况后,对着大家微微鞠了一躬,走下了主席台。
“倪红军总工,请问你们计算模型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法,你能具体说一下吗?谁牵头做的计算模型?”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维强教授对计算模型非常感兴趣问道。
四九城钢铁学院王令方教授、鞍山钢铁研究院的景颇教授、魔都第一轧钢厂的翁勤建总工也是兴致勃勃地看向倪红军总工程师,希望能得到答案。
扈学义教授说:“对具体学术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在协调会结束后进行研讨。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大家不要忘了。”
张维强教授尴尬地一笑:“倪总工,我们会后再说,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