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宋若延还是找到了慎帝,把那件事的始末告知了他,也向他求了恩典。
慎帝虽然看在宋若延的份上,赦免了江琼华的杖责之刑,但这件事比较已经街知巷闻,如果一点都不处罚她,于法于理也说不过去。
所以慎帝下令削了她掌衣之位,只继续让她留在司衣局,从最低级的宫女做起。
这对于江琼华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不然那五十杖责下来,人没死也得废了,更别说再拿起绣针剪子了。
宋若延把这个消息托人传递给江琼华,并交代她以后好自为之。
宋若延和陛下求情的第二天,处罚的圣旨就已经下来了,程司衣亲自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她掌级的服饰,重新换上和其他下等宫女并无二致的服饰。
程司衣在事件发生的当晚就从其他宫人口中得知此时,她为此大为震惊。
因为一向以来江琼华都是她身边最为看重的人,为人处世都十分稳重,待人也亲厚,怎会发生苛待宫人的事?
一开始程司衣以为当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但江琼华对这件事供认不韪,但绝口不提自己这样做的真正原因。
程司衣只好去问司衣局的其他宫人是都知道内情,她们一致认为大概是早上顾司司和江掌衣因为一枝珠花的事闹了不快,所以江琼华才小惩大诫一番,没想到就出问题了。
程司衣也直呼她太过糊涂了。
宫人之间的相处总不能称心如意
,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大可以等到她回来再行定夺,为什么一定要急于用这种手段呢?
江琼华明知道程司衣误解了,但她也没有反驳,一直都是闭口不言。
程司衣对她拒不配合的态度完全没有办法,陪着她提心吊胆了几天,直到圣旨到来,程司衣和司衣局的其他宫人,才松了一口气。
在她们看来,不过是降级处罚,不用逐出宫去,也不用收到杖责,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谁让江琼华这么不长眼,得罪了陛下心尖上的人物,这也算她不走运了。
要不是宋若延磨破嘴皮,才求来陛下从轻发落,只怕江琼华再无踏足司衣局的可能。
现在,不过是从头再来而已。
以江琼华的手艺和程司衣的看重,用不了一年半载,江琼华重登掌衣之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话分两头,其他宫人看着宋若延的求情那么管用,想到他在慎王面前也算得上是彻头彻尾的红人,即使江琼华以后不能在司衣局大展拳脚,挨到出宫的年龄,嫁入宋府,岂不是美谈一桩?
这两个错位的流言,慎帝心悦顾司司是真,但宋若延与江琼华有私是假,满宫上下就是没有一个人把顾司司和宋若延这一对真正的鸳侣给猜出来。
顾司司在紫嬗宫的那几天,只觉得紫嬗宫的宫女都照料周到,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她只当是因为宋太后和陛下吩咐下去的缘故,压根没想到她和
慎帝之间的流言蜚语已经传遍了整个皇宫。
她也压根不知道,整个司衣局因为她的缘故,已经天翻地覆。
当王太医说顾司司身子已经大好了,顾司司马上就向宋太后请求让自己回去红莲下房,她担心林月牙和秦青青等人看她数日未归,会担心她。
宋太后只是说,已经派人通知红莲下房各人和周姑姑了,她们也早就知道顾司司中了暑气,在紫嬗宫将养几天。
但顾司司想到定宫选拔的时间越来越迫近了,自己已经耽搁了太久,再不追上节奏,只怕到时候神仙也难救了。
于是在她再三请求下,宋太后才排了几个宫女,打算送她回红莲下房。
顾司司有些受宠若惊,本来自己就是最低级的宫女,这些天已经麻烦紫嬗宫的姐姐们照顾,哪里还能让她们送?
顾司司连连婉拒,说自己一个人回去就好。
宋太后见她坚持,便答允了。
顾司司在紫嬗宫的这几天,好吃好住的,就像重新过上了以前在京城顾家那种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气息也养得神清气爽的。
她踏着欢快的步伐,从紫嬗宫沿路回去红莲下房的方向。
但是,很快,她就察觉到了异常。
沿路上碰到的宫人,看到她的时候,无不停住脚步,用或探究或艳羡的目光看向她,有些人还窃窃私语。
但当顾司司回头看向他们的时候,一个个就像做坏事被撞破一样,作鸟兽散。
这让顾司司
十分疑惑不解。
好不容易回到红莲下房,其他人都不在,想必是去了各宫当值还没回来。
顾司司一路走来,觉得有些口渴,便坐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闷头闷脑地喝了起来。
那杯水还没喝完,她的手就被人牢牢捉住,“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有心情喝水?!”
顾司司不用回头也知道,这样火急火燎说话的人,不是林月牙还有谁?
顾司司放下了茶杯,没好气地说,“我还以为我回到红莲下房,你第一句对我说的话应该是关心我的身子如何,没想到却连一口水都舍不得我喝。”
林月牙抓住她的手,连忙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能回来我当然是开心的,只是你没有听到现在宫内的传言都传成什么样子了?你和你那口子也不想想办法吗?”
顾司司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连忙问道,“传言?什么样的传言?跟我有关的吗?”
林月牙便把宫内现在流传的两个传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顾司司。
末了还不忘替顾司司抱打不平,“你那口子也是的,也不知道顾及你的感受,那个江琼华分明就是妒忌你,才用这样低劣的手段去害你,他不心疼你,居然还去心疼江琼华,还为了她亲自像陛下求情,让她从轻发落。”
“现在她不是掌衣了,但依然得以呆在司衣局里,我看像她这样的人,就该被赶出宫去!”
林月牙十分心疼顾司司,
只觉得宋若延太不知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