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崩驾”十来日之后,大将军董卓终于在朝堂上直接宣布,少帝因无德获罪于天,致使太后无端病故,有违大位,兹废皇帝为弘农王,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策文宣读完毕之后,董卓命少帝下殿,解除玉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群臣皆默然。
此事早就传遍京城,大家心中早就有数,如今只是履行程序而已。
好歹这也不是董卓篡位,只是刘家子孙之间易位,公卿等还能接受。
当然,也有不能接受者,比如尚书丁管,直接就被叉出去斩首了。
自此,九岁献帝继位,改年号为初平。
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新帝登基,又大封群臣。
吕布、李儒、牛辅等均有封赏。
董旻被敕封为车骑将军,夏仁被敕封为骠骑将军。
一时间董家三人权势无两。
夏仁的骠骑将军可是位比三公,为仅次于大将军的军事统帅。
当然,对于职位大小夏仁并不在意。
他知道,很快袁绍他们就要集合兵马开始讨董了。
东汉末年的纷争一起,什么骠骑将军都没有意义,只有掌握兵马最实际。
轮氏县。
轮氏县隶属于颍川郡,位于颍川郡的西北角,再往北五六十里路程就是京城洛阳,这里是颍川和京城洛阳中途的重要县城。
因此这里的繁华不下于颍川郡城阳翟。
当年夏仁的祖父董君雅就在轮氏县担任县尉几十年,可以说,夏仁的父亲董擢、叔父董卓、小叔董旻,童年都是在轮氏县度过的。
夏仁更是在轮氏县出生的。
可以说,轮氏县才是董氏的第二故乡。
轮氏县城外有一座名山,名阳乾。
阳乾山上,有一座阳乾书院,历史悠久,时有大儒出京城来书院讲经论学。
也因此,颍川名士常来阳乾书院小住结交名师名士。
阳乾书院的存在,使得轮氏县有着特别多的私塾,所以当年的夏仁才能够和诸多的颍川少年一起同窗读书。
前身的董璜是糊里糊涂的,跟随叔父董卓之后,性情也变得和董卓类似,也无成就霸业的野心,因此这轮氏县的经历根本就用不上一点。
现如今的董璜,也就是穿越后的夏仁可就不一样了。
他这一世要向曹操般逐鹿中原的,又哪里会放弃阳乾书院这宝贵的资源?
阳乾书院。
午后时分,书院中正是阳光明媚时。
一间小书房内,两位年轻的书生正在煮茶对饮。
这时候,从门外忽地走进来两人。
“元直,你的事似乎还没了结,又有官差过来了!”
两人边走进来边急促道。
“官差?不可能啊!此事早就结案了啊!难道说,又生事端了?官差在哪?我去看看……”
和他对坐煮茶的书生道:“不用急,先在旁边看看情况,应该不是元直的事。元直此事已经过去近年,如今这官差哪会有这么积极,一天到晚翻案?该是有其他事……”
那位叫元直的书生点点头,立即站起身,出了书房。
这边,刚进来的两位也相继坐下。
“唉,这世道,要开始风云起了!”
“是啊,这废立少帝之后,京城的世家该是会有所动作的了。”
随后进来的书生道。
“呵呵,这次佐治倒是猜错了,京城的世家,如今要么出去外地积蓄力量,若是留在京中,根本就没有机会。”
“哦?董卓这么厉害?整个京城局势都能掌控?这京城,可是有太多的大汉遗老,他董卓又非世家出身,能摆得平?”
当先进来这一位答道:“我之前就跟你说了吧,你还不信,你来问问奉孝,看看奉孝的看法,是不是和我相同。”
这时正在煮茶的书生道:“长文说的没错,再多的世家、元老,在军权面前,毫无作用。”
“是啊,那位小董将军,据说在京中,颇有名望啊!”
说起小董将军,煮茶的书生望着眼前咕咕冒气的茶壶,眼神中满是追忆。
书房中一时沉静了下来,只有烧水声在响着,像是在述说着什么。
不一会,就见原本出去查看的书生元直走了进来。
“呵呵,不是什么官差,是有大人物来我们书院了,那些人都是来布防的。”
“大人物?如今洛阳局势紧张,还能有啥大人物出城来咱们书院闲逛?”
书生佐治疑惑道。
“我靠近稍微看了看,规制非常之高,就这规制,感觉应该是董卓来了,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书院,按说不应该啊,他即便是想要请书院的大儒出山为官,也不需要亲自过来啊?蔡大家不就是他一纸任命给拉回京城的么?”
元直坐下来,端起原本自己的茶碗,喝起茶来。
煮茶的书生摇摇头,“不可能是董卓,董卓没有这种习惯,他如今权势滔天,连皇帝说废就废了,又哪里会玩这种礼贤下士的戏码?元直,如今京城除了董卓外,还有谁能有这规制?”
“除了董卓?那就只有他弟弟车骑将军董旻,或者就是小董将军了。”
这时候,书生长文道:“那就应该是小董将军了,董旻虽是尚书令,可一向深居简出,并无特别的动作,反倒是这位小董将军,听说很有手段,少年英杰,若是想要来书院寻大儒拜师或者加持,都是很有可能的。”
一听这话,元直和佐治也都点点头,认可这个说法。
“小董将军如今是什么职位?”
“新皇登基敕封的是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啊……”
这几位书生可都不是只读死书之辈,骠骑将军,位比三公,乃是大将军下第一人。
位高权重啊!
煮茶书生奉孝道:“小董将军难道是为郑师而来?”
在场几人都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书房门口,进来一位书生。
只见这一位身材高瘦英武,虽是穿着书生青衫,看着却是别有一番气质。
“这么热闹啊?奉孝,怎么,请我喝一杯不?”
煮茶的书生一看,眼神一亮,立即笑道:“荣幸之极。”
说着起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其他几位一看,也都很聪明地站起身来,微微一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