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看着他们,莞尔一笑,便去找儿媳妇孙氏为三个人准备早饭去了。
力克难和阿建看着红儿,心中满是疑惑。力克难率先开口问道:“红儿,你怎么会来到齐都?”
红儿这才停下话语,眼神中透露出回忆的光芒,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原来,自从上次在南洋,力克难在海匪手中把红儿和肖先生解救出来后,红儿内心深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听到李克难和肖先生的对诗,那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意境,如同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让她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忽然想起在齐都要拜肖先生为师的事儿,红儿便再次提出拜师请求。
肖先生来到船上也闲着无事,就和曹植师弟话别,去往红儿家的部落,开始教红儿读书。红儿呢,吸取了在京都痛打秦氓管家的教训,明白了不但要能识文断字,也要武艺超群。红儿毕竟是在山林和海上长大的,舞枪弄棒本就是强项。她那矫健的身姿和灵动的步伐,仿佛天生就是为习武而生。红儿的爸爸看到女儿想学武,满心欢喜,也毫无保留地把一身武艺悉心传授给红儿。红儿聪慧过人,一点就会,的确是练武的奇才。
然而,在诗文方面,她可就差得太远了,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肖先生呢,面对这个如同一张白纸的学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就从最基础的识字开始耐心教红儿。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肖先生都认真地讲解示范。红儿也学得刻苦,常常在油灯下练习写字到深夜。
部落里,一些长老的子女,看到红儿跟着肖先生学习,也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纷纷来请肖先生为师教孩子。就这样,肖先生的书堂在这个部落里成立了。朗朗的读书声每天都会从书堂里传出,肖先生的名声在整个南洋都传播开来。
就这样,半年有余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半年里,红儿的武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套武穆遗书里记载的“落叶缤纷剑法”,在她的手中被舞得如诗如画,剑影闪烁,宛如片片落叶在风中飘舞,炉火纯青。同时,她也认识了两千左右的汉字,已然能够读书了。
人呐,一旦有了本领,就总想显摆一下。红儿也是如此。就在她才艺初成之时,有一天遇见部落一长老的女儿结婚,热闹的场景让她不禁想起了力克难。那热闹中的欢声笑语,反倒让她心中感到一丝孤独,对李克难的思念愈发浓烈。于是,她偷偷地离开部落,来到李克难的部队。
一打听,大家谁都不知道力克难去了哪里,这让红儿满心的期待瞬间落空,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直到见到自己的师兄李新(红儿父亲曾传授过李新武艺),红儿的眼中才重新燃起了希望。李新在确认周围无人的时候,才压低声音告诉了红儿力克难和阿建的去向。
红儿听了,心中对李克难的思念再也抑制不住,同时也对齐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她急匆匆地返回部落,告别了父母和肖先生。父母虽然心中担忧,但也知道女儿的性子,只能千叮咛万嘱咐。肖先生则是鼓励她勇敢前行。红儿毅然踏上了前往齐都的旅程。
一路上,红儿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道路崎岖不平,满是碎石和荆棘,红儿的双脚磨出了一个个水泡,但她咬着牙坚持前行。天气也多变,时而烈日炎炎,晒得她头晕目眩;时而暴雨倾盆,将她淋成了落汤鸡。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小毛贼,看着红儿孤身一人,便想趁机打劫。但红儿毫不畏惧,拔出佩剑,眼神凌厉,几个回合就将那些小毛贼打得屁滚尿流。
然而,就在快到力克难家的时候,红儿迷路了。她在山林中绕来绕去,怎么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原本兴奋的心情渐渐被焦虑所取代,她的额头布满了汗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助。但红儿没有放弃,她四处寻找,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树木和地形,终于找到了这家客栈,这才阴差阳错地遇见了力克难和阿建。
力克难和阿建听完红儿的讲述,既为她的成长感到高兴,又为她这一路上的艰辛而心疼。
此时,王老太太和孙氏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饭走了进来。
“少爷、孩子们,快来吃早饭吧,有什么话,边吃边说。” 王老太太慈爱地说道。
三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香喷喷的米粥、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几碟小菜。红儿看着这些食物,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惹得大家一阵轻笑。
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继续交谈着。力克难心中暗暗思考着,红儿的到来或许会为当前的局势带来一些转机。
阿建嘴里塞满了包子,含糊不清地说:“红儿妹子,你这一路上可真是不容易啊。”
红儿咽下一口粥,说道:“只要能见到你们,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力克难微笑着说:“红儿,你能来真是太好了,说不定还能帮上我们的忙。”
红儿眼睛一亮:“真的吗?力大哥,只要我能做的,我一定全力以赴。”
房间里充满了温馨和希望,尽管未来的路还充满了未知,但此刻的相聚让他们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