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 第 62 章

第 62 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末页
好书推荐: 破镜重圆文女主不想he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 过分漂亮的她[穿书] 和男友一起穿无限游戏后,大佬竟是我自己 弄蔷薇 [综武侠]我本倾城绝代色 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我有一辆美食餐车 欺君之罪 荒腔

日近西山时,一声锣响,第一场考试结束。

近万份卷子同时上缴,若是当场点验、弥封必定手忙脚乱,拥堵不堪

遂各天井放置有大柜五六口,由弥封官看守上锁,待卷子收齐后,再扛回房中一一点验,拆下首页,编号弥封。三十二名点验试卷官开始连夜忙碌,他们不读具体内容,不辨答得是好是坏,只看卷子是否合格。

涂涂画画、沾了墨迹油污、字似狗爬,落。

卷子多留了一页空白、没写“谨对”“谨论”、没有避头避尾,落。

按照朝廷规定的章法,约莫两三个时辰,点验试卷官便可过完一遍卷子。

另一边,考场里的举子,皆还亮着灯,着急等待着结果。

巡铺官手执一张纸,在一井井、一廊廊间穿梭:“玄字井乙廊第五楹,你的卷子被落,收拾物件随我出去。一开始言语还带些情绪,愈到后头,愈是冷冰冰

不多时,巡铺官身后便跟了长长一队人。

被点验试卷官落卷者,后面几场不必再考。

每回省试,能坚持考完四场者,大抵只有八成人,若是权知贡举要求严格些,有可能落至六七成

看到巡铺官从自己跟前走过,又走远,乔时为明白,他过了第一关。

翌目天蒙蒙亮时,乔时为醒来

一切从简,乔时为从壶中倒了一捧水,洗洗脸以醒神。只是第二目,精神状态还不错。

日出天亮,考场放题,今日考经义

乔时为一阅,第一感觉是“中规中矩”,题目没有任何出格之处

他甚至觉得,裴明彦十分不看重大义题,所以懒得亲自出题,把差事分给了权同知贡举们

譬如说,乔时为的本经是《周易》,《易》的其中一道题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要解此句的本义,要关联上文“正其本,万事理”

题中的耄厘是针对君主来说的,差了一丝一毫都是君心不正,所以这一题要答的是“欲治天下,先正其心”,再嬖如,《论语》出题“里仁为美”,本义是君子要选择风气好的地方居住,如此才是明智的。

此题释义明确,但凡是好好读书的举子,自当不会理解错

乔时为打算从“君子读书养良习,明者所居择仁地”来写。

从这两题来看,大义题的难度几乎与解试持平,没有用断章、截句、关题、合章等出题手段为难举子们。这很大程度上说明,裴明彦不打算通过经义题来选士,能达到解试水准,不出差池,就够了。

分水岭会压在难题上。

猜是如此猜,答卷还需用心,乔时为稳慎应答

毕竟他的卷子要过了点验试卷官、参详官、权同知贡举这三关,才能推荐到裴明彦桌上

谁能料得到这三关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呢

省试的第二日,不似第一日应答诗赋那般艰涩,一切平平稳稳,给了乔时为喘口气的机会

经过两日的较量,乔时为所在的这一廊,已经空了七八人。

第三日一整天都暗沉沉的,仿佛预兆着今目的题目会很难,

第三场,试论一篇

论,述经叙理也

可议政,议战,议刑,可释经文,也可辨国法,为散文之大宗。

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制科,“论”都是必考的科目,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再者,朝廷关于“诗赋取士”还是“经义取士”的争论喋喋不休,但从未有人说过要废除“论”。相比诗赋、经义,论重在考核见识、能力,要更实用一些

它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又不可或缺

此时的论,不强求对仗排比,也不禁止比拟隐喻,章法结构还未固化,算是最能“放飞自我”的题目了。题目发放下来,乔时为翻开一看,上头写着:

”奉,试《三杰佐汉熟优论》,限六百字以上。

正所谓“以史为镜正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今年考了最常见的历史人物事迹论。

何为三杰?成就汉高祖刘邦之霸业的萧何、张良和韩信也,

题目问,汉初三杰中,最优者为何人?

“出这样的题目,这不是马过泥坑出题难吗?好一滩浑水。”乔时为暗诽,此题必是裴明彦所出,用于考察举子们的为官态度,看似自申论述,实则是选择题,选错就落榜既要掌握天下形势,了解朝服廷态度,又要揣摩考官心思,在这道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初三杰各有千秋,代表着不同的为官之道

萧何,秦末刀笔吏,最早追随刘邦,管治有功而官至权相,善于揣摩帝心而得善终,可以视之为“近臣”代表张良,贵族谋十,体弱多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三寸之舌而得“封万户,位列侯”,功成以后,自谦已是“布衣之极”,愿跟随赤松子云游河山,化身逍遥一道土。韩信,布衣出身,入仕无门,赤贫无以葬母,但善用兵法,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军。最后因“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被刘邦所忌惮,不得善终所以,这一题实际上问的是,哪一种才是大梁当下急需的臣子

乔时为在纸上写下三杰之大名,思忖之后,最先划去了“萧何”。

其一,如果把大梁比作人,那么大梁正值壮年,并不缺处理政务的能臣

当今的官家,本身就是一位很会使手腕的主

其二,汉高祖有一论说,他说捕猎时,追杀兽兔者为功狗,发踪指示者为功人,论功行赏时,功人大于功狗刘邦没说谁是功狗,但他说了萧何是功人

乔时为觉得,单凭裴明彦敢在朝上公然与官家叫板,他理应不会认可“功人功狗”论。

正巧,乔时为也不认可,所以最先划掉“萧何”

倘若认可了功人功狗之说,则置奋勇杀敌之勇将于何地?

剩下张良与韩信,乔时为一时有些拿不准

不管是运筹帷幄,还是功成身退,谋圣张良皆无可指摘,但乔时为还是偏向于选韩信。这并非他的个人喜好,而是出于形势考虑大梁建国百年,早已逆转了五代时“重武轻文”的风气,改为“重文轻武”,一眼望去,朝上穿红着紫者,哪个不精通为吏之道军权分到枢密院手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掌握着,中书省手中只剩行政权,如此一来,哪个武将翻得起浪?是以,大梁如今不是怕武将,而是怕没有武将

乔时为心想,如果他之前的猜测没有错,官家是有野心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大梁中兴的,

猛将,可攻克敌军;谋士,可令猛将更快攻克敌军。

所以猛将在前,谋士暂且在后,

没有什么事能够判定全然是真、全然是假,当有六七成把握时,足以下笔尝试。乔时为开始拟稿,他先写道:“君子以仁义之心谋天下之策,勇将凭威武之力定四方之乱,故此三人于汉,犹如鼎之三足,天之四柱。起头先都夸一夸。

再笔锋一转,以“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定下基调。

紧接着写韩信战功彪炳,可以与各朝能臣相比肩:“以匹夫之身,率百万之众,破齐灭燕平赵地,立功赫赫.....商鞅以法佐秦,魏征以谏佐唐,韩信以兵佐汉,皆为逾世之才、超众之士。最后,少不了要点一点韩信“谋逆”的过错,不管是真是假,这事是写入《史记》了的。乔时为写道:“若无矜功自伐之过,必为汉家久仰之勋。谨论”二字收尾,千字论写成。

此时刚到午时,还有半日,乔时为不急着誉抄,而是收抬好桌面,准备好好“享用”午膳。

贡院层层封锁,所有物资都是提前预备的,省试到了第三目,巡廊军卒售卖的饭食已有馊味,故乔时为只买了壶热茶。他从考篮里隔层里摸出几块烤饼,就着茶水细嚼慢咽

饭后易犯困,心思不集中,这个时候不宜修改文章,乔时为喝了些浓茶醒神,两刻钟后,才开始精修文章论点要明。论据要足,而文热要有经重缓急之曲折

在论点一样,论据大差不差的情况下,考官凭文势区分高下

文势优者,关键处一针见血下重拳,衔接处一笔带过显连贯,

第三日考完,夜里蜷缩在小小楹间中

今夜浓云,将天上的月辉星辰遮得严严实实,唯有墙上凹槽里的油灯忽明忽暗,更添几分萧索。

大家都乏了,四周没什么声响,

解试时只考一日,乔时为没觉得楹房有多通仄。省试头两日精气神足,心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没觉得多难受。到了今夜,才觉困在此处实在难熬

他曾问过黑脸老儿,礼部为何把楹房修建得如此逼仄,明明贡院周边还有大片空地,难道是国库不足?赵侍郎笑说道:“上万人的考场,能坐下已是了得,逼仄又能如何?

又言:“枢密院也不过一方小院十二间房,每当议事时,宰相的政事堂总是人满为患....世道讲究规矩,读书讲究吃苦,举子应试的楹房自然只能是方寸之间。不是建不起,而是就该这样建

此时此刻,乔时为终于明白黑脸老儿话中的另一层意思。

从小小楹房考出去,在朝堂上争一尺立足之地,入枢密院,升政事堂......每一步都有一个“格间”等待着你所以,困住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这些画地为牢的格间吗

乔时为心想,人并非生来一无所有的,在封建的世道里,执权者轻而易举就能困住贫瘠者

他不知今晚为何会胡思乱想,也许是因为白目里那道论题,

年轻的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他始终相信手里握着的剑,必有一剑号令百万师之日

乔时为迷迷糊糊中睡去,再醒来时,迎来省试的最后一日。

第四日起来时,浑身上下酸疼,梦里仿佛骑着马,跟着韩信跑了一整夜,四处杀敌。

“果然,胡思乱想虽不花钱,却是有代价的。”乔时为心中嘟囔了一句

最后一场了,乔时为吃了些饼子、茶水,很快恢复了精神

题目刚发下来,裴明彦那股味立马就飘出来了,就如臭干子那般,又香又臭

乔时为暗诽道:“这位裴尚书果真是要吊在‘兵’字这棵树上,乐此不疲往‘战’上用心思呐。

他应该是一个很固执的老头吧?

裴明彦出题倒是爽了,却为难得举子们薅没了头发,都以为第四日可以安心收场,没成想是渡劫

策问的题目很长,类似于一篇论一考官先给出自己的论点,然后说出难点,问考生如何办

第一题中写道:“大梁图中兴之盛,然强敌内侵,盗贼犹炽......然我练兵未精,兵食为急,当如何?简而言之,大梁现在内忧外患,但是将不强、兵不精,还常常在军粮上出幺蛾子,怎么办才好

这样的题目,那些不了解大梁军政的举子,岂非两眼一抹黑1

乔时为顾不得考虑别人,三道策间,每道五百字以上,还要言之有物,时间是有些赶的

裴明意出题大胆。养时为答题自然也要大胆。他凭差两世见识分析大梁军政的痛点

其一,练兵不精,实则是选兵不精,军户身份堪比贱籍,

大梁有相当一部分兵卒是俘虏、地痦和犯人,这样的行伍,哪里能奢望他们会好好守边杀敌呢?

民间谚语有道“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如此低贱的身份,岂有良才肯参军?

其二,军粮常常出错并非没有军粮,而是负责运输军粮的官员常常出差池,

说出来有些无奈,各守边大军竟无后勤,全靠各路转运使。知府来运送军粮。

转运使、知府是文官,两套体系,分别管理,他们并不听命于大军,只听命于朝廷。

所以常常边军饿得前胸贴后背,转运使还在慢悠悠地批复文件,为难该安排谁来运送这批粮

乔时为写道:“辽敌仗起军马之盛,侵我边土,犯我百姓,铁骑踏黄河,欲捣我都城....”先把形势之严峻写明又写:“朝廷欲报恶狼,当先结民心,臣闻越王询军,兄弟尽在军中者,归之;年迈筋力不足者,归之;志不在从军不听命者,驱之。而得精兵良将。故大梁军政之顽疾,不在于练兵,而先在选兵,选兵不佳,谈何练兵?”“军籍之贱,人人避而远之,涉险而不得常,何人愿为之?目良民为赋税所困,终目劳于田亩当中,岂有闲心谋军功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末页
新书推荐: 你亲错地方了 幸福触手可及改编版 共享女配怪奇事件簿 乡村走丢的孩子 我不是御兽师我是人形灵兽 一个苦逼大学生的逆袭 用瞬间移动做一百件好事 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重回八零,全家偷听我心声后赢麻了 穿书之这虐文女主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