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镇江城里的节日气氛愈来愈浓,老百姓都忙着置办年货,贴春联,挂彩灯,间或有一两声鞭炮声响。金兵今年曾数次洗劫大江对岸的扬州,大将军韩世忠率五万韩家军守卫镇江,依仗长江天险,使胡马不得渡江骚扰,一方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三匹高头大马从西门入城,汇入城里的车水马龙之中,骑在马上的和尚一会儿松一会儿紧地勒着马笼头,试图赶快从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过。
中午时分,三骑好不容易来到城北金山寺对面的一条小街,小街麻石铺路,西侧有一条小溪相傍,蜿蜒流淌,汇入金山湖中,再往西北不远处长江边上的黄天荡,便是当年韩世忠爷爷和夫人梁红玉大破金军的主战场,如今镇江城里男女老少都能唱上一段歌谣“梁红玉擂鼓战金山。”
一座规模宏大、构造精巧的庄园临溪而建,在墙外即可看见园中亭台楼阁的飞檐翘角,朱漆大门颜色有些剥落,门口两株香樟树枝繁叶茂,掩映着一座太湖石山,上有三个绿松石小字:梦溪园。
大庄主沈伯傲独自一人呆在地室里,若有所思地瞧着书桌上的一个汉白玉圆筒,这圆筒长一尺,直径六寸,中空,内中另套有一个直径四寸的紫檀木圆筒,这两个圆筒由极细小的机括、轨道、机簧及转轮连接起来,两个圆筒均可以分别绕着最中间的一根大理石轴转动。
书桌左首摆放着一厚沓绩麻纸,数十张写画过的纸散放在另一边,只见上面零零散散画着些奇异的符号:12,26/3,9……,均被勾划掉。
沈伯傲伸手将内筒沿着轴的方向拉出,拨动内筒上镶嵌的活码,使其和轴上的一条红线排成一列:5/3,4/3,2/3,1/3,再将一个黄铜机关扳至八卦的“艮”位,拧紧机括,一松手,内筒弹回原来的位置,并开始缓慢转动。
这间地室位于沈大庄主的独居小院岸老堂之下三丈处,靠墙有一根直径半尺的铁筒,在离地一人高处,那铁筒弯成和墙壁垂直,被铸成一个喇叭花形状。铁筒穿过地室的天花板,在地下拐了个弯,通到书房的一排书橱里。
“大庄主,大庄主,金陵栖霞寺达摩堂首座无痴大师求见。”管家李用的声音从那铁喇叭花中清晰地传出来,“我回报说三个庄主都不在家,他们说大庄主一定不会走远,他们现在在客堂打坐念经,说等不到大庄主就不离开。”
沈伯傲叹了一口气,按下墙上的一个隐秘机关,天花板上的一块石板滑开,露出一个暗室,他将天元算筹筒搁进一个木匣子,放入暗室,再关上天花板。
他双手转动轮椅的左右轮子,将轮椅滑入一个垂直的天井,抓住上面垂下来的绳子,双手交替用力,把天井的地板连同轮椅迅速升了上去,原来那绳子在地面上连着一个绞盘。天井的地面出口是一座小小的石佛塔,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桂花树中,任谁也想不到那石塔竟然是中空的,内中还安置有绞盘和各种机关。
沈伯傲从侧门进入客堂,只见以无痴和尚为首的三位栖霞寺高僧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无痴双目微闭,左手竖立于胸前,掌心向内,右手拨着念珠,似在默诵佛经。
“众位高僧光临寒舍,未克远迎,失敬,失敬。”轮椅在客堂上首正中的一张金丝楠木八仙桌旁边停下来,沈伯傲向三位和尚合什致意。
“此番不邀而至,叨扰大庄主,实乃不得已,还望大庄主海涵。”江南第一寺达摩堂首座无痴和尚说话客客气气,那是佛门中有道高僧的修为。
他话锋一转:“二庄主和三庄主在外四处奔波,大庄主坐镇指挥,运筹帷幄,阁下的天元算筹筒可解出个结果?本寺公之于众的那三组符号,如果说当世谁能够率先得窥真相,非梦溪园沈家莫属。清明上河图一案,涉及整个华夏武林的安危,甚至有人言道事关大宋江山社稷,这恐怕不是梦溪园一家所能够承担的事情,故而五寺联盟盟主、栖霞寺住持方丈了空大师命贫僧前来向大庄主讨教。”
沈伯傲心下明白,否认天元算筹筒的存在是欲盖弥彰,以栖霞寺及五寺联盟的江湖地位和行事风格,如若出手,必有缘故,更是势在必得。至于究竟是何人何时向谁透露了算筹筒的秘密?沈家必定会追查到底,但那是以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化解掉这场从天而降的灾祸。
“无痴大师过誉了,过誉了。栖霞寺以大局为重,将那古怪符号广告天下,有此珠玉在先,沈家岂敢落后、独享机密?只是那三组符号实在怪异费解,在下日以继夜地算筹,得出的结果看似都无甚意义。”
“何为有意义?何为无意义?大庄主可否见告一二?”
“这个么,说来话长,容在下慢慢道来。贵寺还公开了两句诗“清明一出江南雨,唐诗四句不过七。”这两句诗和三组符号于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极有可能还出自于同一人之手,二者必定存在某种关联,这也是刻写者能够做出的最明显的暗示。密语者,既不能太过简单,人人都解的开,就不成其为秘密了,也不能够太过复杂,任何人都解不开,死的秘密毫无意义。”
沈伯傲有意避实就虚,大绕弯子,他瞥了一眼无痴和尚,暗忖道:栖霞寺究竟知道多少真相?我且说得似是而非,试他一试。
“第一句“清明一出江南雨”立刻使人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故而绝大多数江湖人士猜测清明节将是举事之日,只有极少数接近秘密的人才知道此清明非彼清明,指的是一副画《清明上河图》,这句诗确实是一个征讨或举事号令,只不过举事之日不是清明节,而是《清明上河图》出现之时。”
“难解的是第二句“唐诗四句不过七”,什么唐诗是四句且不过七?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是四句,且每一句字数都不超过七个字,这是暗示在某个地方藏有一首五言或七言唐诗。此句的关键是七字,除了限定唐诗的类型,七还充当“纽扣”,将两句诗和三组符号联结起来,七在三组符号的推演中起“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