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又做梦了,梦里头,那个皇帝,贪恋女色,不理政事。大臣们在外面跪了一圈,他都是纹丝不动。”
听到这儿,陈则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皇帝,其实是嘉靖。
等到再听到高迎祥的时候,陈则武知道了,朱元璋这是梦到万历了。
大明朝的灭亡,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在万历之前,至多就是可以看到这个王朝的衰落,但还远远达不到灭亡。
但万历年间,尤其是万历的中晚期,大明朝的国运,便急转直下。
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说是大明朝最后一块遮羞布了。
“先坐吧。”朱元璋反而不急了,指了指旁边的位置。
陈则武没敢坐,这是皇帝皇后才能坐的地方。看了看四周,毛镶给搬来一个墩子,陈则武这才坐下。
面前,一壶花茶,一块枣糕,反而让陈则武有些不知所措。
朱元璋啃着烧饼,含糊不清,“新政,推行的如何了。你说的不错,百姓们,你得给他地种。只有种上了地,他们才不会去有什么别的心思。”
陈则武吃了一惊,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指了指奉天殿的方向,朱元璋淡淡的开口,“皇上和各部大臣,还在奉天殿议事呢,唯独没有你。”
“毛镶说的时候,咱还觉得奇怪。再好好想想,也不奇怪了。反而,有你才会奇怪。”
说话的时候,朱元璋一直在看着陈则武。
陈则武面不改色,静静的听完朱元璋的话。对于奉天殿的议政,独独少了他,陈则武并不感到意外。
同样的,他和朱元璋是一样的想法。有他,才是意外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陈则武不适合出现在这样的议政中。
“臣也在自省,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臣今日,谨记太上皇的教诲。”
几句话,堵住了朱元璋的嘴。
对此,朱元璋有些不悦。放下鸭血汤的碗,把筷子担在碗沿上。
“高迎祥是谁。”
“叛贼之首。”
“为何要叛。”
“土地分配不均,再加上连年的天灾人祸。不反,就得死。所有的地,都在地主和当兵的手中。百姓所耕种的地,寥寥无几,还要上交朝廷。”
土地问题,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通病。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但在陈则武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阶级斗争问题的突显。
自视清高的读书人,带兵打仗的将士们。
在地位上,他们就是要高于普通老百姓。在明朝中晚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上的起学的,都去上学了。上不起学的,就都去当兵了。
因为朝廷对读书人的优待,再加上屯田制所带来的影响。
就会出现,越来越少的百姓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和带兵打仗的将士们。
最后,实在养不起了。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
“成化年间,朝廷加强了藩王的地位。弘治年间,读书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再到万历,全国竟然有上百万的士兵。越来越多的宗室,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的将士。相应的,土地却越来越少。”
“没有了稳定的税收,商户、士族们逃税漏税。朝廷不得不用自己的钱,去养活宗室、读书人和士兵。”
“否则,朝廷就没有官,边境就没有兵。看似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却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壮士断腕,虽剧痛,却能活命。”
“万历,整整二十八年(也有说是二十年),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看似稳定,实际上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朝廷党争林立,明争暗斗,辽东更是养虎为患。”
“这些,其实在盛世时,就已经是初现端倪。只是,盛世之下,没人看到。”
顿了一下,陈则武鼓足勇气,“也就是说,这些,其实都是太上皇您,所遗留下的问题。”
朱元璋正要发作,手被马皇后死死的按住。
在来的路上,马皇后就和陈则武说了,“太上皇心有郁结,需以怒通之。你大可畅所欲言,万般皆在我。”
突然,朱元璋笑了起来,他摸了摸自己散乱的胡子。
“你该给咱留点颜面,咱妹子还在这儿呢,你就让咱颜面尽失。”
马皇后也跟着笑道,“要这颜面,有什么用。颜面,又不能让子孙个个贤明。我看呐,陈则武说的不错,是该改了。壮士断腕,否则就是重蹈前元覆辙。”